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yy杨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部位] CT13077:腰椎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4-26 20:28 | 只看该作者
小关节退变,假性滑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8-4-27 00:22 | 只看该作者
期待“yy杨洋”尽快上传定位像,最好加上相应层面三维成像(sdd或cpr)结果。让网友们看看到底是真性滑脱还是假性滑脱
对这种常见的东西分不清楚,太不应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4-27 00:26 | 只看该作者
这种问题透视就能解决,做个ct反引起误诊、漏诊,病人要骂娘的!建议同仁多学习、多积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4-27 00:38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明确是假性滑脱(小关节韧带松弛退变的一种表现)而非真性滑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4-27 03:3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提供定位像,考虑椎间盘膨出,后纵韧带骨化,小关节退变,腰椎假性滑脱,继发性椎管狭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4-27 06:46 | 只看该作者
结合定位像吧,本例是椎体后纵韧带钙化还是椎体滑脱的双关节征?由于扫描层面的关系,未见椎弓峡部不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4-28 05:37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不看看小关节部与正常的是否有区别呢?
建议有条件的网友,将图片送积水潭医院屈辉教授会诊一下!我想他会给你详细讲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4-29 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13077:腰椎

应“有风的日子”邀请,对腰椎滑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请大家斧正!

腰椎滑脱症
脊柱滑脱通常改辰谧堤逑蚯盎蛳蚝笠莆?常见于腰椎,在我国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
目前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包括高度发育不良性及低度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
创伤性和病理性等6种。其中又以峡部裂性及退变性多见。
一、腰椎滑脱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一) 腰椎滑脱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
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
占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
椎体发生率为82~90% 。
(二) 腰椎滑脱的病因学
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
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
1.创伤性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2. 先天性遗传因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
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
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
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3. 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
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4. 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
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
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
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
5. 病理性骨折
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
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
二、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
临床上绝大多数腰椎滑脱发生于l4~l5或l5~s1,本文以上述两个节段为例阐明其力学机制。
脊柱任一运动节段均存在剪切力,在腰骶部因椎间隙倾斜,剪切力尤为明显。因此,上一椎体对下
一椎体有向前滑移、旋转的趋势。在生理载荷下,腰椎保持相互间的正常位置关系有赖于关节突关
节、完整椎间盘的纤维环、周围韧带、背伸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线。任何一种或数种抗剪切
力机制的减弱或丧失均将导致腰骶部不稳,久之产生滑脱的病理过程。
正常人体重心位于腰骶关节前方,一旦发生滑脱,前置载荷重力力臂增加,将明显增加l5~s1间
剪力,可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小关节退变或关节囊韧带撕裂等。l5重度滑脱时,l5椎体后下方
位于s1椎体前上方,纵向负荷长期应力集中于小范围区域,将使局部变形。典型表现为腰椎指数
(腰椎后缘高/腰椎前缘高)减小,l5椎体楔形变,s1圆顶形改变,导致腰椎倾斜旋转加速,腰骶部
后凸畸形加重。另外,由于l5对骶骨近端的压力,骶骨逐渐变得垂直,骶骨倾斜角变小。当患者
站立时,由于腰椎过度前凸,易致l4反滑和骨盆屈曲性代偿,绳肌和髂腰肌紧张,加剧骨盆垂直,
从而使l5~s1后凸畸形。
l4-l5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常见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髓核水分吸收,纤维环松弛,间
隙变窄,椎间不稳,小关节突退变,椎间盘的缓冲作用消失,下腰椎旋转轴由髓核移至椎间小关节,
且站立位时腰椎前滑力增大,椎间活动增加,小关节突过度活动及所受的负荷增加,关节面重新塑
形,关节间隙前移,其间小关节软骨剥离,软骨下骨裸露,使骨小梁顺应力的排列异常,l5上关节
突后面磨损吸收致l4前滑,小关节突及关节面在异常旋转力作用下发生骨增生,关节突肥大,关节
囊松弛,出现椎体前移。在中立位时,尚可维持正常排列,但在过度屈伸时,可逐渐发生一定程度
的前移及向后滑脱,严重者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产生坐骨神经痛。
三、腰椎滑脱的病理学改变
椎体滑脱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腰椎解剖结构破坏刺激或挤压神经,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根据病变部
位不同,产生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鉴于椎弓峡部不连性及退变
性腰椎滑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椎滑脱,因此本文重点讨论这两种类型的病理变化。
椎弓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椎弓崩裂被认为是椎体滑脱的前期病变,主要发生在上下关节突间的
峡部,90%累及l5,但椎弓断裂不一定都伴有滑脱,其中以青少年发病伴滑脱症居多。崩裂滑脱发
生时,可因局部瘢痕、骨痂及纤维增生使椎管侧方压迫神经根,也可因椎管折曲而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4-30 07:4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听蝉观竹版主,做的如此细致、精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5-2 15:20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参考

本例主要表现为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并椎间盘突出,另外有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膨出、小关节退变、骨质增生) 主要与大家提到的腰椎滑脱鉴别,仔细观察,还是容易区分的,应该没有椎弓崩裂改变。感觉大家把软骨结节(骨质缺损)后方骨块当成了椎体后缘,所以误以为是腰椎滑脱。以上意见仅供楼主参考。
关于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请大家参考我发的专题
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31773

[本贴已被 zhangzhongshou 于 2008-5-2 7:23:22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