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虑浆细胞瘤
依据:
1 老年男性,颈部疼痛两年余。
2 ct:枢椎椎体显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受损区域较大,边界清晰,其中似可见有小囊状结构,并残存有少量的骨小梁。病变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一狭窄的分界区。受损部位部分边缘显示轻度骨质硬化。病灶突破骨皮质并在椎管形成软组织肿块影。
浆细胞瘤发病率很高,比骨肉瘤的发病率高。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5∶1。好发于成年人或老年人,通常在40~50岁以后发病,少见于30岁以前,不见青春期以前。
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的全身性肿瘤,迟早要累及全身的大多数骨骼,特别是于成人期有红骨髓的部位。这些区域是躯干部位的海绵状骨、颅骨和长骨的干骺端,尤其是髋关节和肩关节周围的海绵状骨。
浆细胞瘤的骨骼播散不是同时发生的,也不是一致的。在浆细胞瘤的某个阶段,一些骨骼容易受侵犯,而另一些则不,或其病灶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
发病初期为单一病灶局限于单一骨段的浆细胞瘤并不罕见,这种浆细胞瘤即是单发性浆细胞,虽然单一病灶可保持数年,但持续性单一病灶的单发性浆细胞少见,几乎都会有骨骼播散,并导致死亡。单发性浆细胞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脊柱(一个或两个椎体),其次为躯干骨及股骨近端。
首发症状是模糊的或定位不清,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包括轻度骨疼痛、体质虚弱、体重下降或轻度贫血。患者常诉下背部疼痛,并可扩展到胸部。脊柱的疼痛常因运动而加重,椎旁肌肉可挛缩,叩击棘突可诱发疼痛。一些下腰痛的病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组织可压迫神经根,引发坐骨神经或足的放射性疼痛。在轻度创伤或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脊柱疼痛可变得非常剧烈,这是病理性椎体骨折的征象。椎体受到广泛侵犯时,可由于渐进性的或突然的脊髓压迫发生结束瘫,伴或不伴椎体压缩骨折。
影像学检查:骨骼x线表现为单一部位的溶骨性改变,受损区域较大,边界清晰,其中可见有小囊状结构,少数可残存有少量的骨小梁。病变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一狭窄的分界区。部分患者可见到病理性骨折,少数表现为受损部位的骨质硬化。ct和磁共振(mri)检查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病损范围和性质以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并可能发现x线未显示的病灶以及更准确地判断骨髓是否受累。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为扩张性溶骨性改变,骨质的破坏区完全被软组织肿块所代替,骨质膨胀,边界清晰,常突破骨皮质并在附近形成软组织肿块影。脊柱受累还可深入到锥管压迫神经束或神经根。
鉴别诊断:
1 巨细胞瘤:多见于20-40岁患者,膝关节好发,病变膨胀显著,与骨长轴相垂直。
2 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见于青少年,病变膨胀显著,ct可能发现病灶内液液平面。
3 转移瘤:有原发灶,病史短,进展快,与本例不同。
呵呵 摘自某网站大侠发言 供大家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