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人应是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下面介绍一些新的观点。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一种少见,难治的先天畸形,300年前就已有描述,发生率约为1/140 000。
(一)病因与病理
到目前为止,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与神经纤维瘤病、纤维异样增殖、胫骨发育不良、胫骨弓形弯曲有关。hardinge(1972)发现55%的神经纤维瘤病病人伴有胫骨向前凸弓形弯曲。
anderson(1976)的一组假关节病例中,80%发生于神经纤维瘤病。虽然在假关节部位病理不能证实有骨间神经纤维瘤存在,但病变周围骨膜存在成纤维细胞,已被电镜所证实。在hardinge(1972)报道一组病例中,12%来源于纤维异样增殖。roach(1993)发现迟发胫骨假关节原始都有胫骨发育不良,椎形骨皮质、硬化、囊状变,应力骨折或轻微外伤往往是发生假关节的原因。newell与durbin(1976)认为胫骨弓形弯曲的原因与原始软骨化骨缺陷有关,骨皮质密度不均、髓腔变窄,特别是腓骨同时也存在缺陷时,不恰当的截骨矫形也是引发胫骨假关节的原因。
wright(1991)实验环形绞窄幼兔胫骨骨干后,会明显变细、囊状变、硬化,出现病理性骨折。如果绞窄6周后去除绞窄的钢带,胫骨可以自行修复,不发生病理性骨折。
胫骨假关节好发生于胫骨中下1/3,该部位是胫骨桡屈、扭曲应力最集中的部位;婴幼儿期胫骨中下1/3骨皮质的厚度与密度尚未发育至成人相应的水平;胫骨滋养动脉来自胫后动脉,自胫骨中上1/3进入骨内后,下行距离有限,终止在胫骨中下1/3以上;胫骨胚胎成骨过程中,开始于两端,上述这些客观存在与胫骨假关节好发部位均有一定的关系。
文献中(beals与fraser)有罕见的家族胫骨弓形弯曲、假关节、漏斗胸的报道。
从发生学角度看,神经纤维瘤与纤维异样增殖均属于胶原结缔组织形成缺陷的范畴,不管涉及骨、骨膜,还是周围软组织,都与假关节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胫骨假关节似乎也应当属于这一类型的发生学缺陷。
(二)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不同时期,表现有所差异。
1966年van nes将此病分为3型。工型:胫骨向前成角,假关节形成,伴有皮肤牛奶咖啡(cafe—au—lait)色素斑。ⅱ型:胫骨向前弓形弯曲,截骨矫形或创伤后出现假关节。ⅲ型:纤维异样增殖导致自发骨折,形成假关节。1972年harding又补充了第ⅳ型,患儿开始无胫骨弓形弯曲,无神经纤维瘤病、无纤维异样增殖,儿童期出现胫骨假关节。
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接受的还是boyd最早提出的分型,boyd将胫骨假关节分为6型。
i型:出生后胫骨向前弓形弯曲,外伤后出现假关节。ⅱ型:出生时胫骨向前弓形弯曲,自发骨折后,骨折端呈尖锥形,硬化、髓腔闭塞,常伴有神经纤维瘤病,此型预后最差。ⅲ型:胫骨前弓,囊状变,在囊状变部位发生假关节,此型预后好于ⅱ型。ⅳ型:胫骨中下1/3硬化但不变细,髓腔部分或全部闭塞,骨折多为横形,骨折后出现假关节,此型预后最好。v型:胫腓骨假关节,此型较多见,治疗也比较困难。ⅵ型:由骨间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压迫所形成的假关节,非常罕见。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多为单侧,假关节处向前或向前外成角,患肢明显短缩、萎缩,踝关节移至小腿轴线的后方,踝关节处于背伸内翻位。与后天胫骨假关节不同的是,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虽畸形显著,但往往仍可跛行。
[本贴已被 杏林古木 于 2008-8-16 12:38:11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