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2次ct平扫及1次mri平扫+增强系列图像,可以确定的是:
1.左侧额部硬膜下血肿,复查形态有变化,从初起病时不典型的梭形略伸展、扩张为典型的新月形,符合疾病演变的规律。
2.外伤24h后ct复查,大脑镰前部及窦汇区边缘模糊高密度消失,符合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短时间内弥散消失或随脑脊液循环吸收消失的病理演变过程。
3.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小血肿形成也符合病程演变的规律,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左侧纤维放射冠区的圆形病灶,我考虑是结节性肉芽肿并钙化:
1.ct平扫虽然楼主没有给出具体的ct值,但目测病灶的环壁还是钙化密度;mri平扫t1呈高信号,t2呈极低信号,增强无强化;结合60小时内三次复查的情况看,病灶没有增大或缩小,处于静态;其前上侧的小结节病灶与其平扫及增强表现等同,可视为。这些都明显不同于双侧额叶挫裂伤内小血肿的信号与演变规律。
2.病灶内除可见一钙化分隔外,基本表现为较均等密度(或信号),增强轻度欠均匀强化。显然,病灶不同于双侧额叶挫裂伤内的轻度脑回样强化,当然不需要考虑为外伤所致血肿。
3.正因为结核灶内的干酪样物质不会强化,故而随有小附属灶或小卫星灶的表现,仍然不考虑结核。
4.正因为病灶内呈现分隔样并已经钙化,且环壁内部分轻度强化,加之其前上方有附属灶,故而考虑多为结节性环状肉芽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