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wuzhen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1583:脾脏病变——请分析!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7-21 15:48 | 只看该作者
脾内多发血管瘤。[emb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7-21 17:07 | 只看该作者
符合多发血管瘤的影象表现,先边缘强化,逐渐向中央扩散,在延迟扫描时中央已经填充照影剂,密度略高于周围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7-21 1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1583:脾脏病变——请分析!

以下是引用jiajie在2005-7-19 19:37:14的发言:[br][临床]  女,19岁。无临床症状。[br][ct] 脾脏体积稍增大,约7个肋单元,平扫密度欠均匀,外形尚规则。增强扫描见脾内多发性散在大小不等的小囊状不强化灶,与增强的正常脾对比更清楚。[br][意见] 考虑良性病变脾淋巴管瘤。[br][鉴别]1) 脾淋巴瘤,多有全身其它部位淋巴瘤。2)脾结核,多有肺结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7-21 20:04 | 只看该作者
女,19岁。无临床症状。
ct表现: 脾脏体积稍增大,约7个肋单元,平扫密度欠均匀,外形尚规则。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见脾内多发性散在大小不等的环状强化灶,延时病灶均匀强化呈等或约高密度显示。
b超:脾脏多发性较强回声光团。
诊断:脾脏多发性血管瘤。
讨论:脾血管瘤 :为脾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 0.03%~1.4%[1]。脾脏血管组织
的胚胎发育异常为其肿瘤形成的基础,脾血管瘤是由毛细血管或海绵样扩张血管组合而成,单发或多发,常较小,但也较大。一般无临床症状,可有左上腹无痛性包块。ct 平扫多为脾内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特点类似于肝血管瘤,增强后从周边呈结节状强化,强化明显,延迟期呈等密度改变。血管瘤边缘可见蛋壳样钙化,中心钙化呈斑点状。
鉴别诊断:
1脾结核:脾结核与其他脏器结核一样多通过血行播散,常伴有其他脏器或淋巴结结核。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可表现为1)脾脏增大,脾内多发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增强后不强化;2)脾内散在斑点状或小结节状钙化灶;3)脾外其他脏器结核,以及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钙化或周边环状强化均是脾结核诊断的重要征象。
2 脾淋巴管瘤 :是淋巴管一种多囊状扩张的良性肿瘤,颈部、腋窝多见,脾、肝、胰等腹部器官较少见。根据囊腔大小可分:毛细淋巴管型、海绵型和囊型三种。单发或多发,ct 能显示淋巴管瘤一些较为特征表现:如1)脾肿大伴有多个散在的和不被强化的低密度区,ct 值约为15~33hu。2)薄壁表现,常有钙化,提示分隔。一般认为 ct 能够作出诊断。超声可显示分隔状,散在分布于脾内的囊性结构,内无回声。
3脾错构瘤:脾错构瘤有正常脾组织异常混合排列组成,较罕见,临床尸解发病率 0.13%。单发或多发,与脾组织分界尚清楚,无包膜。错构瘤含血管丰富,血管造影可见显著的肿瘤血管伴有动脉瘤样扩张以及瘤内见到多个血管湖。ct 表现多为低密度区,边界清楚,肿瘤为等密度时,只表现为脾脏轮廓不规则。增强扫描可有中度强化。病灶内部及边缘可见点状及弧性钙化,有囊性变的肿块边缘近脾门处可见钙化,部分病灶内部可含有脂肪组织。
4.脾脏恶性淋巴瘤 :分原发和继发两种,脾原发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继发多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累及脾脏。30%~40%何杰金氏病脾可受侵,是最早累及的器官或惟一器官。ct 上淋巴瘤累及脾有四种表现:1)脾均匀肿大。2)粟粒结节状病变。3)多发性团块。4)大的孤立性团块。增强扫描后脾明显强化,而脾内肿块多强化不明显,可伴有脾门及腹膜后、肝门及胰周淋巴结肿大。值得注意的是脾大对淋巴瘤侵及脾脏的诊断是有限度的,在非何杰金氏病中发现脾大,淋巴瘤侵及脾脏的可能性较大。在何杰金氏病人中,有 1/3脾大病理上脾无受侵,1/3的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脾不大,但病理上有脾侵润。
5.脾转移瘤:脾虽血管丰富,但转移瘤较肝脏少见,尸解中占0.3%~9% ,且为广泛转移者。脾转移多来自肺、乳腺、结肠、卵巢、胰腺、肝等部位的癌,少数来自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胃癌等,脾是黑色素瘤最常见的继发部位。脾转移瘤一般是全身广泛转移的局部表现,多为血性转移。ct 表现可以是多灶性或融合性的,多为低密度区,ct 值10~20hu,边缘欠清,可以囊变,偶见钙化。增强扫描低密度病变不均匀强化,病灶显示清楚。脾内多发转移与恶性淋巴瘤不易区别,前者多继发于其它部位癌广泛转移的晚期,且脾大不如后者明显,可资鉴别。脾囊性转移灶需与脾囊肿鉴别,前者囊壁常较厚,且有强化,可见壁结节,结合原发病变及其它部位有转移灶,不难鉴别。
6脾血管内皮肉瘤:十分罕见,属脾原发性非网织细胞性恶性肿瘤,病灶大小不等,无包膜。临床表现多有脾大、腹痛、发热、体重下降、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多见于成人,肿瘤生长快,易发生脾破裂,早期转移,预后差,其半年生存率仅为 20%。ct 表现脾大,脾内多发不等的结节状肿块单发或多发,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增强,延迟动态扫描可向病灶中心扩展。病灶如有陈旧性出血囊变时不强化,易误诊为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7-21 22:54 | 只看该作者
脾淋巴管瘤 超声可显示分隔状,散在分布于脾内的囊性结构,内无回声。此病例的超声表现不支持。
且增强后,延迟期大部分病灶均为等密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7-22 02:3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考虑多发性血管瘤!增强少描可见向中心强化![emb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7-22 03:14 | 只看该作者
图片很好看,做得很好,受益了.我倒是很感兴趣的是:你靠的是什么来确诊它是血管瘤的呢.超声和ct吗?谢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7-22 0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1583:脾脏病变——请分析!

以下是引用jiangjing在2005-7-19 23:38:20的发言:[br]女,19岁。无临床症状。[br][ct] 脾脏体积稍增大,约7个肋单元,平扫密度欠均匀,外形尚规则。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见脾内多发性散在大小不等的环状强化灶,与增强的正常脾对比更清楚。延时病灶均匀强化呈等或约高密度显示。考虑脾脏多发性血管瘤。[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7-22 20:0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脾血管瘤。脾tb从病史和ct征像都不太符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7-23 02:53 | 只看该作者
脾脏多发性血管瘤[emb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