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讨论都集中在颅内血管钙化、小脑膜瘤钙化、骨瘤和内生软骨瘤上。根据ct的表现,也应该考虑为良性、慢性病变。
愚以为:
1.鉴别钙化与骨化可以通过测量ct值来大致确定,如果是钙化,包括内生软骨瘤上的钙化,其ct值一般不会超过200hu;相反骨化(如骨瘤类)的ct 值就比较高,一般跟附近的骨板ct值相仿。
2.内生软骨瘤以软骨内化骨骨骼为主,一般生长在长骨的干骺端,表现为向外突起的菜花状高密度阴影。
而骨瘤多生长在膜内化骨骨骼,如颅盖骨,髂骨等,表现为向骨板外或板障内的高密度阴影,密度往往与骨皮质类似,所以,按照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原理,以上如考虑骨肿瘤,还是骨瘤可能性大点。
3.因为是良性、慢性病变,所以尽管病变向颅内生长,但对脑实质的压迫效应表现还不明显,看不到明显水肿征象。
4.尽管没有行mr检查,但通过以上几幅图像可以做一个mpr(多平面重组),可以观察其基底的情况。如果是骨瘤,那它的基底一般较宽,与内板之间的关系密切,分界一定不清楚;相反,如果是脑膜瘤,那瘤体跟内板之间肯定会有一定的界限,且长期的压迫,可能会引起内板的吸收等骨质改变。
5.行增强扫描似乎意义不大,既是良性慢性病变,肯定是乏血供病灶,即是血管瘤病变,由于瘤体血管内血栓钙化从而阻塞,其增强效应也不会太明显。
6.有条件可以做一个mr检查,可能对鉴别更有意义。
/等待[emb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