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伤后3周以后出现症状者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由于其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常与脑肿瘤、脑血管病等相混淆。老年csdh最主要原因是颅脑外伤脑萎缩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中青年患者常需中至重度的外伤方可导致本病。而老年人因动作迟缓行动不便等原因易于跌倒,且轻微的外伤就可引起重度csdh。颅脑外伤主要损伤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而出血老年人普遍存在脑萎缩,可使蛛网膜下腔扩大,桥静脉相对拉长并充盈,增加了血管的易损性,脑萎缩还使颅腔相对扩大,当头部加速或减速运动时,桥静脉易于撕裂或断裂,而出血老年人颅内压相对较低,一旦少量硬脑膜下出血则不易自行停止,容易形成血肿并产生包膜,包膜中新生毛细血管内皮又分泌过量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使局部纤溶亢进;加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易引起包膜新生血管再出血,导致血肿不断扩大,这就是老年人轻微颅脑外伤易产生明显csdh的原因。 老年csdh主要原因是因行动不便容易跌倒轻微外伤可导致本病,另外脑和颅骨的相对运动增加很容易引起桥静脉的撕裂,即使在轻微暴力作用下也可能发生从而导致单纯性硬膜下血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