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yuanfang_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1926:典型的肝脏弥漫性病变!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0-3 05:40 | 只看该作者
一家之言,肝豆状核变性也会引起肝脏密度弥漫性增高,不过mr检查可以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10-3 06:41 | 只看该作者
血色素沉着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10-3 1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10-3 21:12 | 只看该作者
恕我直言,这例病例如果诊断是“典型的肝脏弥漫性病变”是缺少影像和临床依据的,该病人63岁,应该病史很长,早该有肝硬化出现,但该病例肝脏比例正常,大小正常,肝血管分布正常,脾脏正常,不符合“典型的肝脏弥漫性病变”,肝脏密度肉眼看略高,但是没有ct值测定,没有客观依据。

请问:该病例是如何确诊为“肝血色素沉着”?

肝血色素沉着的病理诊断以肝组织活检最为准确;临床诊断:三大特征 1、肝硬化、2、糖尿病、3、皮肤色素沉着,生化检查:转铁蛋白饱和度对于评价肝脏含铁量有较大的价值,mri对于肝血色素沉着检查有很重要的意义,mri波谱分析可定量测定肝脏内的含铁量,正常肝脏含铁约250μg,大于1mg时mri则可以出现异常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10-3 22:49 | 只看该作者
病史不详,片子不全,请上传!请教楼主,你们医院看片子就只看其中你们认为有问题的几张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0-4 00:0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猜此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10-4 0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0-4 05:07 | 只看该作者
听蝉观竹斑竹提出的疑问是很有道理的。“血色素沉积症”的诊断要有临床、生化以及影像学等多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才可诊断。决不能发现肝脏密度增高就诊断为“血色素沉积症”。当然了,也不能因为肝脏密度不高而排除本病,如果这种患者合并肝脏脂肪浸润则可以引起肝脏密度不高甚至低于正常,在这种情况下,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的意义更加重要了。
对于血色素沉积病的概况牟言科斑竹已经做了简单介绍,关于原发性血色素沉积病我再补充一些。原发性血色素沉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小肠黏膜的功能缺陷造成铁的过多吸收,常发病于30-40岁。临床表现可以为糖尿病的表现、皮肤色素的沉着以及非特异的腹部症状。90%病人有肝脏肿大,大多数患者继续进展会形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达14-30%。而在形成肝硬化之前治疗的患者罕有发展为肝癌者。患者可以出现内分泌腺功能的下降,尤其是青年人。15%的患者有心脏受累,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原发性血色素沉积病治疗的方法是定期的放血疗法,可以延长寿命(听起来挺恐怖的)。
继发性血色素沉积病的原因除了慢性贫血多次输血外还可见于:肝硬化患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和过多的铁摄入。
除原发和继发血色素沉积病引起肝脏密度增高外,弥漫性肝脏密度增高还见于:肝糖原贮积症、肝豆状核变性、心律失常乙胺碘呋酮治疗后等。
还有在重度贫血患者,由于血液密度降低可造成肝实质密度的相对增高,而不要误认为肝实质密度升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10-4 07:4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大家都是医学影像的同仁,在网上来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在病例讨论时,就是要“百家争鸣”(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所以我经常会对一些问题提出疑问和商榷意见,旨在把一些学术问题搞清楚,尤其是让大家搞清楚,特别是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这个病例从一开始我就想发表不同意见,我原先觉得我最近老是在提质疑和不同意见,可能会使别人反感,于是就没有发贴。后来我觉得还是发表一下意见,大家应该能够理解的。
  我始终认为,我们是医生,就做好自己的业务事情,要做好事,就要事事明明白白,处处清清楚楚,不矫不躁。
  gaozhengyi版主的意见更加全面,对大家有帮助,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10-4 08:01 | 只看该作者
挺全身汗毛都要支持听老师和gao老师.听在耳记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