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血管畸形)是由于颅内血管床先天性发育畸形所引起颅内某一部位血管的异常增多,一般可分为:avm(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静脉畸形4型,其中以avm最为多见,发病率:0.35%~1.2%,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以前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90%发生在幕上,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脑皮质,也可发生于侧脑室脉络丛,硬脑膜,软脑膜,小脑及脑干。病灶大小差异,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了的静脉:组成,其间无毛细血管,血液直接由动脉流入静脉,病变区迂曲扩张的血管壁常可发生钙化,变性,附近脑组织由于长期缺血可出现萎缩及胶质增生,病变常可自发出血而引起蛛网膜下隙,脑内。脑室内等部位的出血,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因的第二位。
症状及体征:
出血:avm主要症状是出血,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及脑实质出血,发病较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昏迷,偏瘫,且可反复多次出血。也可有轻度癫痫,60%的病人有长期头痛史,脑血管照影:是诊断avm的重要可靠的办法。mri可见病变区avm的血管成分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底信号或无信号,avm的回流静脉t1wi和t2wi为底信号,t2wi有时可为高信号,供血动脉表现为底信号或无信号。
ct表现:1,平扫表现为局限性团块状或点线装混杂密度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可有钙化,
2, 增强扫描:病灶区呈蚯蚓装团块状强化。周围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3,病灶周围可出现局限性脑萎缩,一般无占位效应,不出现周围脑水肿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