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landefen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1946:k) [求助]男。24岁。右侧抽搐。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0-7 06:43 | 只看该作者
病灶密度略高于脑实质,伴斑点状钙化,周围未见水肿影,此种表现以动静脉畸形avm常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10-7 07:04 | 只看该作者
病变位于皮层区,呈团状略高密度,中心可见斑点状钙化,周围没有脑水肿,没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未见明显的强化及可见的畸形血管影。以上特点符合海绵状血管瘤特征,应首先考虑。
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位于脑血管畸形的第二位,仅次于动静脉畸形。大体病理为一孤立、深红色的团块状病灶,镜下由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的薄壁海绵状血窦组成,间有增生的胶质组织,常有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出现症状者常为瘤内出血引起,但出血量一般不大,可反复。引起癫痫者常见,但相当一部分病例终生无症状而由尸检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10-7 0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10-7 07:12 | 只看该作者
最好做ct增强或mri检查。首先考虑动静脉畸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10-7 0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0-7 14:06 | 只看该作者
(颅内血管畸形)是由于颅内血管床先天性发育畸形所引起颅内某一部位血管的异常增多,一般可分为:avm(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静脉畸形4型,其中以avm最为多见,发病率:0.35%~1.2%,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以前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90%发生在幕上,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脑皮质,也可发生于侧脑室脉络丛,硬脑膜,软脑膜,小脑及脑干。病灶大小差异,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了的静脉:组成,其间无毛细血管,血液直接由动脉流入静脉,病变区迂曲扩张的血管壁常可发生钙化,变性,附近脑组织由于长期缺血可出现萎缩及胶质增生,病变常可自发出血而引起蛛网膜下隙,脑内。脑室内等部位的出血,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因的第二位。
症状及体征:
出血:avm主要症状是出血,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及脑实质出血,发病较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昏迷,偏瘫,且可反复多次出血。也可有轻度癫痫,60%的病人有长期头痛史,脑血管照影:是诊断avm的重要可靠的办法。mri可见病变区avm的血管成分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底信号或无信号,avm的回流静脉t1wi和t2wi为底信号,t2wi有时可为高信号,供血动脉表现为底信号或无信号。
ct表现:1,平扫表现为局限性团块状或点线装混杂密度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可有钙化,
       2, 增强扫描:病灶区呈蚯蚓装团块状强化。周围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3,病灶周围可出现局限性脑萎缩,一般无占位效应,不出现周围脑水肿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10-7 14:19 | 只看该作者
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的一种,仅此语动静脉畸形,好发于40~50岁的成人,儿童亦可发病,可发生于脑内/外,常见于大脑半球各叶,病变主要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薄壁海绵状血窦组成,其间有增生的胶质组织,没有正常神经组织,和反复少量出血,常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着,部分患者有癫痫发作,高颅压症状,自发性出血,
ct表现:平扫表现为圆形高密度影和稍高密度灶。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多数不均匀,常伴有明显钙化,呈斑点或斑块状,有的甚至形成所谓的:脑石:病灶周围一般无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病灶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钙化区及血栓形成部分强化
鉴别诊断:需要与脑膜瘤鉴别,脑膜瘤广基于颅板,大脑连,天幕密切相连,局部股指受压变薄或者增生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0-7 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10-7 16:40 | 只看该作者
[emb6]4楼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10-7 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1946:[求助]男。24岁。右侧抽搐。

问楼主::

后5幅是强化片吗?????--------为什么大家强烈建议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