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lipingsan19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胸部] CT30891:男24岁,纵膈肿瘤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2-20 18:27 | 只看该作者
1)纵隔恶性肿瘤(淋巴瘤可能)并两肺转移,肝转移。2)双侧少量胸腔积液。3)心包积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0-12-20 18:39 | 只看该作者
病理:卵黄囊瘤
谢谢楼主反馈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12-20 18:59 | 只看该作者
病理:卵黄囊瘤
谢谢楼主反馈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12-20 20:49 | 只看该作者
病理:卵黄囊瘤。

——感谢楼主反馈结果,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12-21 18:24 | 只看该作者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是一种由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体积一般较大,结节分叶状,边界不清。切面灰黄色,呈实体状,局部可见囊腔形成,可有局部出血坏死。镜下见多种组织形态:1、疏网状结构,是最常见的形态,相互交通的间隙形成微囊和乳头,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背景呈粘液状。2、S-D小体,由含有肾小球样结构的微囊构成,中央有一纤维血管轴心,被覆有原始柱状上皮。3、多泡性卵黄囊结构,形成与胚胎时期卵黄囊相似的大小不等的囊腔,内衬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囊之间为致密的结缔组织。4、细胞外嗜酸性小体也是常见的特征性结构。
编辑本段症状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常发生于性腺,原发于纵隔者较为罕见,且多在前纵隔。本病无特异症状,X线胸片及CT检查可见前纵隔巨大占位。因为卵黄囊瘤可以产生甲胎蛋白(AFP),故本病病人血清中AFP的水平升高(>500U/ml),血清中AFP水平的测定对于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胸腔穿刺液细胞学检查可见瘤细胞胞质内有透明小体;病理光镜下有嗜酸性小体、SD小体、网状结构等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可有AFP(+)、Ker(+)。本病的治疗应首选手术,加辅助化疗、放疗效果差。由于肿瘤较多地向周围器官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多数难以完整切除,手术疗效较差,病人多在半年内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12-21 19: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12-21 20:0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反馈结果及点评。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12-22 16:27 | 只看该作者
纵膈淋巴瘤,胸腔积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0-12-22 16: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反馈结果,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12-24 21:06 | 只看该作者

Re:Re:男24岁,纵膈肿瘤

考虑纵隔恶性肿瘤(淋巴瘤可能)并两肺转移,肝转移。2)双侧少量胸腔积液。3)心包积液。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