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听蝉观竹版主能把更多的优秀病例奉献给大家,同时盼望象hejie和guzhongliangddd的精品讨论贴能多一些!
肝癌演进过程的某些步骤中,特别是由再生结节向非典型性结节的转化中,出现了新生的肿瘤血管。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对肝脏结节性质的转化和肝癌的持续生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matsui、hayashi等发现良性结节向恶性结节演进过程中,当恶性程度增加时,结节内门脉供血趋于下降,同时,由于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结节内动脉供血出现先减少再增加的变化。从dn(dysplastic nodule,非典型结节)到hcc,门脉供血阳性的结节从68%下降到6%,动脉供血阳性的结节从4%上升到94%。不同于再生硬变结节,dn,特别是hgdn(dyspalstic nodule,high grade高度非典型性结节),包含无胆管伴行的动脉,这些异常动脉的存在提示肿瘤血管形成。与肝结节的演进相对应,异常动脉占总的动脉的百分比也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由lgdn(dysplastic nodule,low grade低度非典型性结节)的21%、hgdn的 47%到hcc 的94%。roncalli等的研究显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计数可将hgdn同其它良性结节区分开。在hayashi等的研究中,和周围肝组织有相同动脉、门脉灌注的交界性病变(dn和低血管性、分化好的hcc),没有一例进展为典型的肝癌;而占88.7%的存在部分门脉灌注缺损并部分动脉血供增加的交界性病变在研究期限内(730天)转变为典型的肝癌。因此,观察肝结节的血流灌注特征还可指导预后。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显示或反映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血供改变,并成为影像学上早期发现和判断病变的性质以及评估疗效的病理生理基础。
下图示肝结节的逐步恶变过程及伴随的血供变化(随访27个月)。
![]()
图示结节在肝动脉性ct(ctha)像(左)上显示为低密度, 在动脉性门静脉期ct(ctap)(右)显示稍低密度,二者提示该结节是以门静脉血供为主的良性结节;
![]()
15个月以后,ctha上结节中心见高密度灶;同期ctap上结节内低密度灶,提示该结节中心区开始转化为以肝动脉血供为主
![]()
27个月后,ctha上整个结节表现为高密度,同期ctap上整个结节表现为低密度,二者提示该结节已经完全演变为小hcc灶
以上资料摘自好医生网站继续教育栏 吴苾 宋彬《肝硬变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和相关病理学表现》
[本贴已被 gaozhengyi 于 2005-11-7 22:29:48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