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frz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2156:颅脑损伤,请会诊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1-8 05:23 | 只看该作者
[emb1]所有的表现大家都能看得出来,难道楼住有什么新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11-8 05: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人应该死了,有幕下疝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11-8 05:34 | 只看该作者
左侧出血是基底节还是侧裂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11-9 05:44 | 只看该作者
左外囊高密度影,双侧侧脑室及脑沟变窄,脑剪切伤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0:38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告诉大家,这个病人入院后2小时后死亡,战友们都很高明,该有的诊断都下了,最致命的是弥漫性轴索损伤/幕下疝形成
各位的指点我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1-9 22:11 | 只看该作者
弥漫性轴索损伤请专家解释一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11-10 00:11 | 只看该作者
右颞顶叶外伤性脑出血;
    2右颞部及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脑挫裂伤;
    5颅骨多发骨折。6.脑水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1-10 03:59 | 只看该作者
更重要的一点:脑白质剪切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11-10 05:07 | 只看该作者
1 .右颞叶脑内血肿;
     2.脑挫裂伤;
     3.右颞部硬膜下血肿;
     4。蛛网膜下腔出血;
     5.脑干水肿;
     6.颅骨多发骨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11-10 0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2156:颅脑损伤,请会诊

以下是引用chengwei在2005-11-9 14:11:00的发言:[br]弥漫性轴索损伤请专家解释一下?谢谢[br]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 se axonal in ju ry,da i)属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 临床症状严重, 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增多, 此种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往da i 均是尸检病理诊断, 临床诊断较难, 随着ct 和mr i 的广泛应用使其临床诊断成为可能。
    1 da i 的发病机理 da i 这一病理学名词是a dam s 等1982 年提出的。当头部在旋转暴力作用下, 产生加速尤其是成角加速度运动时, 由于脑内各种组织的质量不同, 脑灰白质间的质量也有差别。故其运动的加速度和惯性也不同。又由于脑组织的不易屈性, 以致突然的加、减速运动可使头部各种组织间产生相对位移, 形成一种剪切样力, 造成神经轴索的断裂和毛细血管损伤, 形成da i。
    2 da i ct 表现及病理基础 据徐方元报道,da i 所致的脑损伤好发于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之间, 如大脑灰白质结合处、两侧大脑半球间胼胝体、基底节及脑干上端。上述部位出血发生于毛细血管,因此出血灶小, 周围水肿轻且无明显占位效应。da i 可导致弥散的白质轴索损伤, 可见广泛间质水肿。神经轴索因发生扭曲、断裂, 轴浆外溢而形成轴索回缩球, 可伴有微胶质细胞簇形成。脑实质常有不同程度的胶质细胞肿胀、变形,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弥漫性脑肿胀。伤后16h 出现, 72h 发展至高峰。da i 还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出血, 可能为轴索扭曲时毛细血管损伤所致。
    3 da i 的临床特点 本组病例大多为车祸所致,符合da i 的发病机理。伤后多有昏迷史, 昏迷主要原因是大脑广泛性轴索损伤使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昏迷时间与轴索损伤的数量和程度有关, 所以病情与ct 表现并非完全一致。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严重但ct 检查为阴性, 可能与仅有轴索断裂而无小血管破裂出血或出血灶过小、ct 机分辨率有限等因素有关。所以对ct 检查未见明显局限性损害, 但临床症状危重, 结合病史也应考虑da i 的可能, 短期内复查ct 对于确诊十分重要。
    4 da i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有以下几点或其中之一, 应考虑da i: (1) 脑皮层下及中轴部位点片状出血灶(直径< 2cm ) , 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2) 弥漫性脑肿胀; (3) 脑室和(或)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ct 检查阴性, 临床症状严重者, 不能除外da i。
    在影像表现上,da i 应首先注意与脑挫伤鉴别。前者出血部位与外力作用无关, 出血好发于胼胝体、基底节区、脑干及皮髓质交界处等部位, 呈类圆形及斑点状, 直径多< 2cm; 而后者出血多见于着力部位或对冲部位, 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形, 直径多> 2cm , 常累及皮层。对脑部严重复合伤者, 即挫裂伤与撕裂伤并存, 则二者有时不能绝对分别。其次,da i 合并的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表现为“梭形”或“新月形”稍高密度影, 较局限, 占位效应不明显, 这可能与其出血量较少或弥漫性脑肿胀有关, 此点可与单纯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相鉴别。
    近来, 有关da i 的mr i 诊断的报道日渐增多,mr i 能够显示更小、更轻微的病灶, 尤其是对于非出血性病变的诊断有ct 无法比拟的优势。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质子相、t 2w i 对显示非出血性病变有优势, 而mr i 弥散加权及结合磁化传递对比技术的t2w i 对da i 是更敏感的检查方法。
    总之, 虽然ct 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伤, 但能间接显示出血病灶大小、形态和部位以及脑室、脑沟、脑裂的改变, 为da i 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可以间接地推测da i 的病理改变及程度, 有利于临床早期确诊和恰当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