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九头鸟在2005-11-18 19:37:00的发言:[br]右枕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窦汇、上失状窦高密度影,大脑镰增宽如何解释呢?待会我把6天后复查的ct片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听蝉观竹版主提出对于该病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要慎重,我支持!
请注意观察该患儿第一次扫描的大脑大静脉也表现为高密度,其密度与静脉窦的密度是相等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而提示新生儿静脉窦的高密度与其血液成分有关。
足月儿出生时血红蛋白为170g/l(140-200g/l),由于刚出生时入量少、不显性失水等原因,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上升,生后24小时最高,约于第一周末恢复至出生时水平,以后逐渐下降。以上资料摘自大学教材《儿科学》。
实验室检查新生儿的血细胞计数也明显高于成人。
所以我认为血液成分因素是造成新生儿静脉窦高密度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可能和新生儿脑组织含水量高,造成相对性的血管结构密度增高有关。关于上述结构的增宽,我认为是由于新生儿硬膜相对较软,易于扩张的原因。
所以对于该病例,不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九头鸟先生提出右枕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有可能是横窦的容积效应所至,应该结合上下层面观察。
[本贴已被 gaozhengyi 于 2005-11-20 19:23:06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