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nof)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组织肿瘤。
这种肿瘤过去曾被认为是瘤样病损,即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认为它是一种真性肿瘤,三年后hatcher认为它是干骺端纤维缺损,
并认为是一种瘤样病变。1958年jaffe正式命名为非骨化性纤维瘤。
目前多认为是良性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病因不明。
x线特征。
病变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的内侧,距骺板3~4cm处,未累及后者。
病灶1~5cm大小不等,有的可达10cm。病变为圆形或椭圆形、
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但有向整个骨侵及倾向。
病损内部常呈分叶状,骨皮质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
位于皮质骨附近者,从一侧突出骨外,表面骨质轻度扩张,骨质变薄。
位于股骨等粗大骨内者可偏心性生长,位于腓骨等细小骨者可充满髓腔,
表面骨质轻微变薄。肿瘤基底与髓腔边界处骨质轻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状,可合并病理骨折。
鉴别诊断
1、单发性纤维异常增殖症 尤其是囊状改变者少见。多发在长管状骨近端干骺区,无明显临床症状。
常伴病理骨折。x线表现为髓腔内局限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呈磨砂玻璃样,其中可见不规则骨小梁或钙化,边缘无明显骨质硬化。显微镜下见纤维组织及化生骨。
2、骨巨细胞瘤 年龄较大,多发于长管状骨骺端,症状明显,x线表现偏心性膨胀性溶骨破坏,边界不清,呈肥皂泡沫样或溶骨状透亮区样改变。显微镜下见基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3、动脉瘤样骨囊肿 x线检查,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干骺端偏心性的低密性病损。
骨膜抬高、隆起、皮质往往被侵蚀至菲薄外壳。有皂泡样(soap bubble)和爆裂样(blow out)表现。
ct扫描对骨盆,脊柱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t扫描能很好显示腔内的多灶性的液平,所以对鉴别单纯性骨囊肿意义较大,mri检查同样能显示多灶液平,并能判断腔内液是否为血性。动脉瘤样骨囊肿mri的t1、t2相表现均为低信号边缘包绕囊性缺损。如果怀疑,一定注意仔细观片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前原发病种的特征表现。有个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可有絮状软骨基质成份表现,这可以用以判断其病理发生学的来源。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1-7 10:32:40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