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乡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0516:[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看!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1-25 04:51 | 只看该作者
小的不才认为是由于缺乏钙离子引起的骨质疏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1-26 03:5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9楼意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1-26 05:16 | 只看该作者
考虑:骨缺血性坏死.
   又称幼年性骨软骨病,以侵犯骨骺为特征,与损伤有关。病程分为坏死期,修复期及再生期。本病好发于股骨头骨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1-26 1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x0516:[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

本例肢骨内见多发高密度区,部分区域骨髓腔变窄,髂骨骨翼可见浓淡相间的密度影,左髋内翻。
    我认为本例为先天性石骨症伴左髋内翻。

       石骨症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病。目前其确切的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染色体突变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破骨细胞功能降低导致骨替代障碍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致病因素被提出 :如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学说,cl2离子通道学说,碳酸酐酶( ⅱ型) 学说均从不同水平阐明了石骨症的发病原因。石骨症具有遗传倾向,常见于ⅰ、ⅱ代。有报导认为1/ 3~1/ 4 有近亲结婚病史,同胞也有同样病史的病例占1/ 4 。研究显示,石骨症遗传方式和发病几率无确切规律。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此患者,要尽可能追踪家族史,以获取更多资料,防止漏诊。
      石骨症临床表现 石骨症分为二型 : ①恶性型(又称先天性或幼儿型)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有近亲结婚的家族史,发病早、进展快。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易发生骨折和四肢畸形 ,反复感染可导致死亡。预后差。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②良性型(晚发性或成人型)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轻、进展慢、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因轻微外伤、贫血就诊时发现。成年时,病情趋于稳定。
      石骨症的x 线表现 由于破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全身骨骼普遍呈对称性骨密度增高,骨纹理粗糙或消失,骨髓腔变窄闭塞。其特点如下: ①骨密度增高、皮质增厚、髓腔闭塞为主要异常表现,髂骨的同心圆征和椎体的“夹心征”为诊断本病的特征性征象。②散发者和家族性发病者在x 线平片上无特征性,不能区别。③x线表现异常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病变以椎体、颅底骨及骨盆表现最早最明显,病变范围从局限向全身骨骼蔓延,从小儿到成人病变范围日渐扩展提示病变也是一种渐进式,因此有必要进行胎儿期的检测追踪,此对优生优育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有遗传倾向者。④过去从x 线平片角度发现胸部骨骼异常的较少,特别是胸骨和肩胛骨,现有资料证明并非如此。分析原因可能为对本病的重视不够,未作仔细检查或摄片条件掌握不当等导致的漏诊之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1-26 21:30 | 只看该作者
生长期骨干端可出现带状致密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1-28 04: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sdqzwy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2-5 22:42 | 只看该作者
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是一种罕见病,据统计发病率不足人群中的1/1000万,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是由于骨内具有弥漫性斑点状致密骨质而得名。既往文献曾称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点状致密骨病等。本病的病因不明。认为本病为枝芽发育异常所致。由于一家有数口皆可患病,故有家族遗传的因素,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双亲中多有一人患病,每代均可患病。多数呈无家族史的散发病例。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突变的基因有关。

本病最好发于管状骨的骨骺、干骺端等松质骨内,还可见于某些扁骨和不规则骨内 。据病理观察骨松质内有多个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骨块。骨岛与骨斑点症除病灶大小、多少不同外,其部位和影像学与组织学表现均相似,故推测两者的发生机理相仿。可能系外围的层板骨与增粗的骨小梁相连,骨板和骨小梁不伴有缓慢的骨增生,而缺乏相应的骨吸收,致骨的改建发生障碍,病灶部位存在一种不稳定因素,即潜在的活跃的骨改建,病变可消失或增大的病理学为基础。但本病不侵及骨膜、关节软骨,并且不发生炎症、恶性变和病理骨折。文献报道儿童病灶可随身体的生长而渐变大。成人经随访未见病灶增加但形态可略有变化,故本病不能除外先天性。

本病可合并先天性畸形,如多指(趾)、并指、腭裂等。
骨斑点症具有以下特点:(1)本病无临床症状,均为查体或检查其它病时发现本病。(2)本病与年龄性别无关,文献报道年龄从4个月~90岁均有发病。(3)病灶呈弥漫性多发的密度增大的圆形、椭圆形、圆圈状、结节状阴影,其形态走行,部分与骨的长轴一致。(4)病灶多累及长骨的两端,密集于干骺端及骨骺,以及骨盆、手、足及不规则骨。越靠近关节病灶越密集,且密度越浓。病灶可相互融合成片而遮盖正常骨组织。(5)密度增浓的斑点状病灶的边缘不甚清晰锐利,越靠近中心部位密度越浓,边缘部位密度略淡。(6)病灶侵及骨的松质骨。骨膜及关节软骨不受侵犯,故关节间隙光整清晰。(7)ect检查见显影后骨骼放射性分布不均匀,骨松质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骨钙化灶。骨显像对应性放射性增强。据上述表现视全身骨显像多处骨代谢增强灶,为骨质代谢异常。(8)本病应与成骨性转移相鉴别。成骨性转移首先应有原发性病灶并转移灶呈单发或散在多发性骨质增浓病灶,无密集对称性。其病灶直径均较大,直径一般在1.0cm以上,同时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与本病鉴别不难。还应与蜡泪样骨相鉴别

x线表线:腕关节,漆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诸构成骨,手掌指骨, 足趾骨等松质骨内均可见大小不等,分布不均,边缘清楚,两侧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型的致密斑点状骨质硬化灶,无骨膜反应及骨皮质增厚。股骨颈,粗隆间,坐骨,耻骨,髂骨近骶髂关节处,骶椎骨,腰椎骶板均可见圆点状及部分融合成斑点状,条状大小不等(0.2cm--1.8cm)骨质硬化灶。颅骨,肋骨,椎体骨等尚未发现病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2-5 22:44 | 只看该作者

骨斑点症x线片





[本贴已被 fairyowen 于 2006-2-5 14:47:31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2-5 22:5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是石骨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6-2-6 01:13 | 只看该作者
骨斑点症是一种罕见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是由于骨内具有弥漫性斑点状致密骨质而得名。既往文献曾称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点状致密骨病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