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小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3788:[原创]胸部,请大家会诊!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6-11 0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3788:[原创]胸部,请大家会诊!

以下是引用xiaoniu在2006-6-9 22:38:00的发言:[br]右侧胸膜多发软组织肿块影阴,同侧胸腔积液伴下叶压迫性肺不张,隆突前淋巴结增大。多考虑:恶性胸膜间皮瘤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6-11 18:12 | 只看该作者
右胸壁见多发结节,右下见胸腔积液,纵隔内见多枚淋巴结,考虑为恶性间皮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6-11 18:41 | 只看该作者
恶性胸膜间皮瘤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3 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3788:[原创]胸部,请大家会诊!

病人抽胸水检查找到有癌细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6-6-13 17: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乔楼主,结果收到。虽然没有具体整明白是恶性胸膜间皮瘤还是肺癌转移的癌细胞,但至少整明白了是恶性病变。谢谢小乔。请问楼主个题外话,是和东吴的大美人--周瑜的妻子是老乡加姐妹吗?如果是,有些想一睹芳容哦。不好意思,惹您见笑了。
能不能请您医院的病理室同志再辛苦一下?不过,不太方便,还是算了吧,对病人来讲,不管哪种,结局都一样。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肿瘤,但近年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间皮的多潜能分化功能致使恶性间皮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在光镜下与胸膜转移性腺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及其它梭形细胞肿瘤不易鉴别,给临床和病理诊断工作带来困难。近年由于对胸膜间皮瘤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使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光镜检查


  由于间皮瘤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光镜下恶性间皮瘤组织学分型尚不统一。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分为上皮型、肉瘤型和混合型。adams等〔1〕根据胸膜dmm尸检材料将该瘤分为上皮样型、腺管乳头状型、肉瘤样型、粘液样型、硬纤维瘤样型及混合型。并提出在弥漫性胸膜肿瘤中,如发现肿瘤细胞产生胶原物质就可确定其为dmm。否则,就应存在胞浆内微小空泡和均匀的轻到中度核/浆比。于国等〔2〕根据瘤细胞排列方式、瘤细胞分化不同及一种瘤细胞成分至少占50%以上将该瘤分为11种类型:腺管样型、腺管乳头状型、未分化型、纤维母细胞型、印戒样细胞型、粘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血管母细胞型、小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并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从光镜方面诊断此瘤:①结合该瘤发生的特殊部位;②寻找肿瘤双向分化,尤其当怀疑此瘤时应多取材制片观察;③瘤细胞移行过渡现象;④多种不同类型瘤细胞混合存在;⑤临床表现危重,但瘤细胞核分裂象较少见。


  2 电镜检查


  瘤细胞表面及瘤细胞内腔面有细长的蓬发样微绒毛,胞浆内丰富的张力微丝及糖原颗粒,有双层或断续的基底膜,瘤细胞间有较多的桥粒为dmm的超微结构特征〔3〕。并将微绒毛、中间丝和细胞浆内新腔称为间皮瘤三联征。而腺癌微绒毛粗而短,胞浆内有分泌颗粒,细胞外腺腔形成为腺癌特征。于国等〔4〕研究发现dmm平均微绒毛长宽比值均>11,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平均毛绒长宽比值均<5,提出平均微绒毛长宽比值可作为dmm与腺癌鉴别的一个指标。胸膜dmm和胸膜转移性腺癌之间桥粒平均长度差异不明显,但胸膜dmm均有不同数量桥粒长度超过1.5μm,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均无1例桥粒长度大于1.5μm。因此,应用超微结构测量最大桥粒长度对胸膜dmm诊断及与胸膜转移性腺癌的鉴别诊断亦有一定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6-6-14 17:2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xiaoniu在2006-6-9 22:38:00的发言:
右侧胸膜多发软组织肿块影阴,同侧胸腔积液伴下叶压迫性肺不张,隆突前淋巴结增大。多考虑:恶性胸膜间皮瘤可能。
支持!希望结果能更详细点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9-8-7 05: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