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guzhongliangddd老师的好病例!也感谢您的辛苦工作以及病理结果的及时告知!本例最终结果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参照资料,应属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本例ct表现不够典型,特别是增强扫描。但反观病例,还是挺具有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如病灶以上远端肝内胆管扩张、肿瘤位置偏在边缘处而出现边缘内陷、肿块远端肝叶萎缩等。而在末梢部胆管内发育的乳头状胆管细胞癌常以末梢胆管的局限性扩张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所以,本例还是应该首先考虑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马后炮,不好意思,呵呵。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是指起源于肝段胆管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癌,与肝细胞癌都位于肝实质内,同属原发性肝癌。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3.25%~8.2% ,在肝脏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 。临床上无特异性的表现。
ct平扫中,肝内胆管细胞癌通常表现为单发的分叶状肿块,密度较正常肝脏实质略低,多数肿块与肝脏实质分界不清。由于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容易导致胆管的阻塞和破坏,引起局部胆管扩张,有时在扩张的胆管中可以看见结节状和菜花状的软组织影,这是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较为特征性的征象之一。由于肿瘤内纤维间质丰富,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并且肿瘤位置偏在边缘处而出现边缘内陷 。此征象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引起局部肝缘外凸形成明显对比。肿块远端肝叶萎缩也较常见,与胆道阻塞引起胆汁淤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和血管受压迫导致血供不足引起萎缩有关。
病理上由于绝大多数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纤 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为少血供肿瘤。因此在增强扫描中,肿块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强化形式多样,呈边缘晕圈状、条索状或网格状强化,但其密度低于肝实质,故边界较平扫清晰。静脉期病灶有进一步的强化,除了上述的强化形式外,还可见到片状和结节状强化,由于肝实质强化十分明显,病灶仍然呈低密度。延迟扫描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均有逐步的向心性强化,并随着肝实质强化程度的减低,病灶密度开始高于正常肝实质。这种病灶强化的渐进性和向心性特点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非常重要的征象,具有诊断性意义,这种特征性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肿瘤内含有丰富的纤维组织,造影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渗入肿瘤中心 ,并在肿瘤的纤维组织内滞留时间较长所致 。病灶中央可以见到因胆管扩张或肿瘤坏死液化形成的不强化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