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脑膜瘤的病理结果,还顺手整理了一些资料,如果不对,请诸位老师指教。
眼眶蝶骨大翼扁平脑膜瘤:
眶内脑膜瘤按起源分类,主要包括视神经鞘脑膜瘤、起源于眶骨骨膜的脑膜瘤及起源于异位脑膜的脑膜瘤。起源于眶骨骨膜的脑膜瘤多数位于眼眶蝶骨大翼区,造成局部骨质增厚,并可有围绕蝶骨生长的扁平状软组织肿块,故又被称为扁平肥厚型脑膜瘤(epm)。
眶骨膜为颅内硬脑膜的延续,多数认为epm起源于眶骨膜。病变一般只发生于一侧。与其他脑膜瘤一样,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为眼球突出,约占80%以上.其他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头痛、复视等。骨质增生常见,有作者认为骨质的改变是由于肿块刺激所致。
眼眶epm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一侧蝶骨大翼的增生肥厚,伴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软组织肿块。
眼眶epm的骨质改变较具有特征性,应尽量采用高分辨率骨算法扫描,同时应该重建软组织窗以显示伴随的肿块。ct可明确显示骨质的增生肥厚改变,边缘毛糙呈毛刷状,密度低于皮质骨而高于髓质骨,增强后可有强化。mri可清楚显示软组织肿块,特点为围绕蝶骨大翼生长,突向眶内者多为扁平状,可压迫外直肌及视神经;突向颅内者呈半圆形较多,也可为扁平状,边缘清楚,多与脑组织分界清楚,推压颞叶,并可造成颞叶大片水肿。
鉴别诊断包括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畸形性骨炎、成骨性转移瘤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常常也是病史较长,可发生于眼眶蝶骨,但一般为多骨多发,典型的呈毛玻璃样改变。在蝶骨,不但大翼增厚,小翼、蝶骨体、翼突、翼板也可增厚,不伴有软组织肿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epm的眶内侧软组织肿块不明显时,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有时存在困难。此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见于青少年,而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畸形性骨炎又称paget';s病,欧美国家较多见,多发生于老年人。在发病过程中同时有骨质增生和骨质吸收,新生骨骨化不全,结构紊乱。发生于颅骨者,表现为颅骨增大,骨质增厚,密度增高,骨质不完整,呈绒毛状或棉团状,不伴有软组织肿块。成骨性骨转移多有原发病病史,常见为前列腺癌转移,形态与epm不同,可进行鉴别。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7-25 13:08:44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