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守望可可西里在2006-9-17 11:27:00的发言:[br][quote]以下是引用奕帆在2006-9-16 12:21:00的发言:[br]支持下消化道穿孔并腹膜后化脓性感染。[br]并支持chen123的关于“穿孔的部位在直肠上段的可能”,以下腹痛、大量血便为主的临床症状,可以说明。[br]炎症向上主要累及左侧腹膜后的组织及器官,腹膜后的部分气体也可能是肠腔内排出的。[br][br]关于对左肾的“充盈缺损”的解释:[br][br]前部分为未被造影剂充盈并有轻度扩张的肾盂(尿液)。由于炎症累及左侧输尿管,使之管壁水肿,管腔变窄,导致左侧输尿管上段及肾盂轻度积水扩张;[br]“充盈缺损”后方是碘过敏试验时提前到达肾盂的少量碘剂(平扫可见显影);肾集合区明显强化改变的是肾动、静脉影。[br]这样解释不知是否满意,请各位高手再指点。 [br] 奕帆兄,您的高见我不敢苟同。[br] {“充盈缺损”后方是碘过敏试验时提前到达肾盂的少量碘剂(平扫可见显影)}如果象您所说的那样,那造影剂是不是有点儿太偏爱左边肾?还有,您怎么知道就一定是在做平扫之前就已经决定做增强而做的过敏试验?这是不是不符合常规程序?再者,那密度跟平扫时钡剂的密度非常接近,您怎么可以断定就非是造影剂呢?[br] 对此,我的理解是:因为有血便,而且是下腹痛--应该是乙状结肠部位,就考虑是结肠病变。所以用钡剂灌肠显示,方便对比。因为它是高压,逆行经窦道进入左肾盂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再有,病人灌肠时可能采取的是左侧卧位,这也非常合理的。[br] 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根据:平扫时有少量钡剂惩线样出现在乙状结肠的右前壁,呈血管造影样显影。[br] [br] 如果按您的意见,那么如何解释左卡外静脉区造影剂湖样聚集?还有,消化道穿孔应该是全腹痛,板状腹,腹膜炎症状特别明显,而不会集中在下腹部。同时,平扫和增强均没有发现明显的腹膜炎迹象,腹膜没有明显增厚,腹腔内没有液体聚集,诸隐窝也没有。应该也没有游离气体,如果有,楼主会这样非常为难和有时间做增强?[br] [br] 一家之言,恳请各位老师指正![/quote]
呵呵,守望可可西里的上述(红色)意见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直肠基本在腹膜外,结肠也是腹膜间位器官,我觉得患者可能是直肠或结肠非腹膜覆盖区域的穿孔,这样肠内容物和气体只能在腹膜外,而且气体上升至腹膜后及肾后间隙,腹膜腔内不会有积气,所以患者基本不会有腹膜炎的典型症状.患者发病时间短,如果是窦道,应该早就有症状了,不知楼主的\"平扫\"是在增强前还是后,如果是增强后的平扫,肾盂内的高密度可以理解为右侧输尿管炎性痉挛造成的排泄不肠后的造影剂残留!!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指出,实话实说,我对我的解剖知识不怎么自信!
[emb18]
[本贴已被 逸风 于 2006-9-17 16:59:32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