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lihuuu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5977:[求助]股骨头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1-10 23: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病例,要定股骨头缺血坏死,目前依据不充分,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同讨论:
1、虽然右侧股骨头有一个层面有局部低密度影,但是低密度区的边缘骨皮质连续,说明没有塌陷;
2、低密度影所在位置时非持重面,而持重面骨小梁尚完整;
3、关节面、关节间隙表面光滑,关节囊无肿胀。

我考虑是造成此影像与以下因素有关:
1、骨质疏松,其它区域有类似低密度斑片状影;
2、股骨头是一个球形物,弧形面易出现部分容积效应。

慎重起见,做mr检查有利于明确有无缺血坏死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7-1-11 00:18 | 只看该作者
右股骨头可见囊变,但骨质未塌陷而且是非持重面不象是无菌坏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7-1-12 0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5977:[求助]股骨头

    本例除右股骨头内囊状低密度影外,双侧股骨头内还可见交织存在的簇状、条带状和斑片状高密度硬化(以右侧为明显),这些都是骰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表现.(请询问患者有无酗酒史和使用激素史)      

    文献报道: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通常发生在血供较少的脂肪髓组织,红骨髓因血供丰富而不易发病。骨髓缺血后,局部开始反应,继而骨髓的细胞成分死亡, 由于死亡细胞及代谢物的刺激诱发局部产生炎症反应, 其特点为炎性充血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间出现反应性界面,骨小梁结构仍保持完好,此阶段ct无异常表现:进而坏死骨组织内新生血管生成, 可导致进行性破骨活动和骨质吸收增加, 炎症刺激又可促使成骨活动增加, 产生骨性改变,此阶段ct 扫描即可出现高密度硬化带。随病变进展,可导致进行性骨破坏和骨吸收,ct表现为骨密度减低区和囊性改变。广泛的骨质     吸收又可以导致关节下支持结构减少,从而引发关节软骨下骨折和轻微骨塌陷。
    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骨小梁相互结合形成明显的骨密度增高区,ct扫描表现为骨小梁“星状征”局灶性密度增高, 境界清楚、锐利。此可作为anfh最早期ct诊断依据。刘吉华等将anfh早期ct征象归纳为: 股骨头内单纯或交织存在的簇状、条带状和/或斑片状高密度骨小梁硬化灶,最早期其边缘清晰、锐利, 随病情的延续, 边缘模糊不清,可呈磨玻璃样改变。其中,单纯高密度硬化的边界清楚、锐利的骨小梁“星状征”密度增高是最早出现的ct改变.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1-11 16:53:26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7-1-12 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5977:[求助]股骨头

这里给大家发几组从杂志上收集到的股股头缺血性坏死的的图片,供大家参考.

图1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股骨头皮质完整, 右侧股骨头高密度区内多发低密度灶, 内缘不清。左侧股骨头呈网格样改变 图2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 股骨头皮质完整, 双侧股骨头从内后向外前斜行密集条片状影, 右侧股骨头高密度区内多发低密度灶, 左侧股骨头密集条片影外侧低密度灶 图3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股骨头皮质完整, 双侧股骨头高密度区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灶, 周围有硬化(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 年5 月第15 卷第5 期279)



图1 股骨头缺血坏死(ⅰ期),ct 扫描示右侧股骨头骨小梁星状征结构局灶性密度增高, 境界清楚、锐利, 周围骨质疏松;图2a 股骨头缺血坏死ⅱ期,右侧股骨头骨小梁星状征结构模糊不清,呈磨砂玻璃样;图2b股骨头缺血坏死期, 右侧股骨头中央骨质片状高密度硬化,周围骨质疏松, 皮质下有数个小囊状透亮区。图3 股骨头缺血坏死ⅲ期, 右侧股骨头前方骨质密度增高硬化, 关节面微陷轻度骨碎裂, 内有线样低密度影( 新月征)(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 年第6 卷第1 期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7-1-12 03:1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右股骨头无菌坏死的诊断(簇状、条片状高密度硬化、囊状骨质缺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7-1-12 06:02 | 只看该作者
右侧股骨头“星芒状\"消失,内可见囊肿低密度影,
支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