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随光逐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脑部] CT13312:M,36岁。少枝胶质瘤?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5-9 03:2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少枝胶质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5-9 04:02 | 只看该作者
少支伴肿瘤卒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5-9 07:13 | 只看该作者
病灶范围较广,内可见不规则钙化改变,考虑少枝胶质瘤可能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6-3 03:51 | 只看该作者
ct13312:星形胶质瘤(ⅰ~ⅱ级)伴砂粒体形成。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6-8 01:07 | 只看该作者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概述:
星形细胞瘤分ⅰ~ⅵ级。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ⅱ级者属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或称星形分母细胞瘤。这两型的病程进展较缓。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常见于中年之后。
病因 分ⅰ~ⅵ级。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硬度如橡皮样,一般无出血坏死,但可呈囊性变,一种为囊内含有瘤结节,另一种为肿瘤内含有囊肿。儿童的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ⅱ级者属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或称星形分母细胞瘤。这两型的病程进展较缓。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常见于中年之后,多位于大脑半球,并侵犯基底节与丘脑,血管丰富,易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从而致病情突然恶化,病程多较短。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在成人常先有癫痫,逐渐出现瘫痪、失语、精神改变,而后出现颅内压增高。儿童多先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诊断依据:
颅骨x线平片:主要为颅缝分离及指压迹增加。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表面者可见患侧枕骨鳞部变薄及侵蚀等,本组有肿瘤钙化斑者占4.3%。脑室造影: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对称性扩大外,导水管向前屈折及第四脑室向健侧移位为小脑半球肿瘤的特征。ct检查:可见小脑半球或中线部位低密度影,星形细胞瘤i级多无注药后强化,而ⅱ~ⅲ级可有强化。有些可见高密度中有多发低密度(即囊在瘤内),有的为低密度区边缘有高密度之瘤结节(即瘤在囊内),这种征象常有助于术前定性。
治疗:
较为局限的,如位于额叶前部的星形细胞瘤,可行前额叶包含肿瘤切除。其它部位者,多只能达到肿瘤大部或部分切除,辅以减压性手术。术后应用放疗、免疫化疗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多数病例愈后较差。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6-28 20:34:58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8-6-8 01:53 | 只看该作者
少枝胶质瘤的钙化发生率远较其它胶质瘤高,但对其诊断价值不能过分强调。星形细胞瘤尽管钙化发生率较低,但由于肿瘤发生率高于少枝胶质瘤,故在日常ct检查中,钙化出现率高于后者。
单凭ct影像学特征很难做到组织学分型的水平。颅内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如果手术中多点取材做病理学检查,往往是混合型或低级、高级混合存在。故ct定性诊断达到例如胶质瘤或胶质母细胞瘤这一级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6-18 06:10 | 只看该作者
星形细胞瘤

概述:
星形细胞瘤分ⅰ~ⅵ级。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ⅱ级者属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或称星形分母细胞瘤。这两型的病程进展较缓。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常见于中年之后。
病因 分ⅰ~ⅵ级。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硬度如橡皮样,一般无出血坏死,但可呈囊性变,一种为囊内含有瘤结节,另一种为肿瘤内含有囊肿。儿童的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ⅱ级者属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或称星形分母细胞瘤。这两型的病程进展较缓。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常见于中年之后,多位于大脑半球,并侵犯基底节与丘脑,血管丰富,易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从而致病情突然恶化,病程多较短。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在成人常先有癫痫,逐渐出现瘫痪、失语、精神改变,而后出现颅内压增高。儿童多先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诊断依据:
颅骨x线平片:主要为颅缝分离及指压迹增加。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表面者可见患侧枕骨鳞部变薄及侵蚀等,本组有肿瘤钙化斑者占4.3%。脑室造影: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对称性扩大外,导水管向前屈折及第四脑室向健侧移位为小脑半球肿瘤的特征。ct检查:可见小脑半球或中线部位低密度影,星形细胞瘤i级多无注药后强化,而ⅱ~ⅲ级可有强化。有些可见高密度中有多发低密度(即囊在瘤内),有的为低密度区边缘有高密度之瘤结节(即瘤在囊内),这种征象常有助于术前定性。
治疗:
较为局限的,如位于额叶前部的星形细胞瘤,可行前额叶包含肿瘤切除。其它部位者,多只能达到肿瘤大部或部分切除,辅以减压性手术。术后应用放疗、免疫化疗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多数病例愈后较差。
少枝胶质瘤的钙化发生率远较其它胶质瘤高,但对其诊断价值不能过分强调。星形细胞瘤尽管钙化发生率较低,但由于肿瘤发生率高于少枝胶质瘤,故在日常ct检查中,钙化出现率高于后者。
单凭ct影像学特征很难做到组织学分型的水平。颅内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如果手术中多点取材做病理学检查,往往是混合型或低级、高级混合存在。故ct定性诊断达到例如胶质瘤或胶质母细胞瘤这一级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7-24 11:47 | 只看该作者
砂粒体(psammoma bodies):甲状腺乳头状癌光镜下,乳头分枝多,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间质内常见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即砂粒体。为腺样结构的癌细胞“死亡钙化”而形成。砂粒体在肾乳头状癌以及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的间质内也较常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2-27 10:15 | 只看该作者
ct13312:星形胶质瘤(ⅰ~ⅱ级)伴砂粒体形成。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