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hnfs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盆腰部] CT13772:胰腺囊实性占位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6-1 18:43 | 只看该作者
胰头囊腺瘤或囊腺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6-1 19:38 | 只看该作者
患者为年轻女性,胰头部见低密度肿快影,增强后有逐渐强化趋势,内见斑点状不强化低密度区。首先考虑乳头状上皮样肿瘤。其次考虑小囊性浆液腺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6-1 20:59 | 只看该作者
患者为年轻女性,胰头部见低密度肿快影,增强后有逐渐强化趋势,内见斑点状不强化低密度区。首先考虑乳头状上皮样肿瘤。其次考虑小囊性浆液腺瘤。
最后能公布一下结果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6-1 23:48 | 只看该作者
胰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份有逐渐强化改变,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胆囊结石。年轻女性。
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性大。囊腺瘤待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6-2 00:5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浆液性囊腺瘤,另胆囊结石胆囊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8-6-2 03:07 | 只看该作者
1胰头去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其内密度不均匀,似有网状分隔。增强有轻度强化,胆总管受压改变。综上考虑为漿液性囊性瘤可能性大!需与无功能胰岛素瘤及假乳头状瘤鉴别。胰腺癌不考虑。
2胆囊多发息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6-2 03:39 | 只看该作者
胰头囊腺瘤或囊腺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8-6-2 03:58 | 只看该作者
考虑: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低毒恶性肿瘤,首次报道于1959年,据统计该病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7%—2.5%,年轻女性多见,男性罕见。据统计,84%的病人年龄在25岁一下,59%病人年龄在25岁以下。临床上病人多以腹部肿块或腹痛就诊,但20%的病人无临床症状,而在腹腔镜手术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肿瘤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分,以体尾部多见,约占65%。肿块多呈卵圆形,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膜,多向胰外生长,大小2.5—20cm,平均10cm。肿瘤内可出现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不少学者认为该肿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是:肿瘤呈囊实性并伴有不同程度假性囊肿的形成,肿块中心为出血坏死碎片,周围为分叶乳头状浅褐色实性组织;肿瘤与正常胰腺组织分界清楚,囊壁偶见钙化。肿瘤生长可浸犯邻近组织,如胃、十二脂肠、大血管等,但胰头部肿瘤较少累及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有关本病的组织学起源颇多争议。目前,倾向于外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起源。该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较好,多数病人在肿瘤全切后可生存多年,但仍具有复发及转移倾向。目前,已有不少文献报道该肿瘤术后复发及肝脏转移。
ct表现: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在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增强前后均为低密度。2.囊性结构为主或囊实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状或“浮云征”,或实囊部分相间分布。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囊性部分在包膜下呈串珠状。4.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多完整,壁光滑均匀,厚2—4cm,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
鉴别诊断: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应与胰腺微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或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腺癌、胰腺母细胞瘤,以及钙化出血的假性囊肿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8-6-2 04:53 | 只看该作者
胰头囊腺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8-6-2 0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13772:胰腺囊实性占位

以下是引用光影★小胖在2008-6-1 19:58:00的发言:[br]考虑: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br]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低毒恶性肿瘤,首次报道于1959年,据统计该病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7%—2.5%,年轻女性多见,男性罕见。据统计,84%的病人年龄在25岁一下,59%病人年龄在25岁以下。临床上病人多以腹部肿块或腹痛就诊,但20%的病人无临床症状,而在腹腔镜手术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肿瘤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分,以体尾部多见,约占65%。肿块多呈卵圆形,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膜,多向胰外生长,大小2.5—20cm,平均10cm。肿瘤内可出现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不少学者认为该肿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是:肿瘤呈囊实性并伴有不同程度假性囊肿的形成,肿块中心为出血坏死碎片,周围为分叶乳头状浅褐色实性组织;肿瘤与正常胰腺组织分界清楚,囊壁偶见钙化。肿瘤生长可浸犯邻近组织,如胃、十二脂肠、大血管等,但胰头部肿瘤较少累及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有关本病的组织学起源颇多争议。目前,倾向于外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起源。该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较好,多数病人在肿瘤全切后可生存多年,但仍具有复发及转移倾向。目前,已有不少文献报道该肿瘤术后复发及肝脏转移。[br]ct表现: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在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增强前后均为低密度。2.囊性结构为主或囊实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状或“浮云征”,或实囊部分相间分布。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囊性部分在包膜下呈串珠状。4.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多完整,壁光滑均匀,厚2—4cm,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br]鉴别诊断: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应与胰腺微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或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腺癌、胰腺母细胞瘤,以及钙化出血的假性囊肿鉴别。

谢谢!期待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