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表现:
骶尾脊索瘤多侵犯骶2以下的骶尾椎,其x线特点是良恶性征象并存。在正位片上肿瘤常表现为囊性膨胀性骨破坏,位于中线但可偏向一侧发展。有完整或不完整的骨壳,半数病例可在骨破坏区内见散在分布的斑片状钙化影。
侧位片上常不见骨壳,于骶前、骶后可见软组织肿块,直肠受压向前移位。肿瘤与正常骨之分界不清,并可见肿瘤在骨皮质下向上、向下潜行生长。骶椎的终板因含钙化的软骨,肿瘤组织对其破坏较慢,因而可较骨质多存留一段时间,并可包含在肿瘤内且随肿瘤的生长而移位,此征象称为“横板征”。
颅底部脊索瘤多起于斜坡,向四周扩展可破坏蝶骨大翼、筛窦和枕骨,侵犯蝶鞍和岩尖。病变为溶骨性破坏,少见钙化。在头颅侧位片上可见突向咽顶和鼻腔的软组织肿块影。
ct:骶骨和颅底常是平片不易显示的地方,而ct能很好地显示脊索瘤造成的骨质破坏、钙化和组织肿块,尤其是对颅底骨破坏范围的显示。增强扫描常有一定程度的强化。
mr:肿瘤在t1上多呈等低混杂信号,在t2上多呈高信号。mr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及其侵犯范围和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增强扫描常有明显的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