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内多发囊性占位,病灶周围水肿明显,且病人起病急,发展迅速。因此不除外转移瘤可能。在临床上许多转移瘤的病例找不到原发灶。
2、脑膜型脑囊虫,只看到囊变,未找到头节,且病人起病急,故不考虑。
3、囊变型脑膜瘤。大家看下面资料,也可排除。
囊性脑膜瘤的定义、成因和分型具有肉眼可见之坏死或(和)囊变的脑膜瘤称之为囊性脑膜瘤坏死的原因可能为肿瘤过大或生长较快,而血供相对不足。囊变可发生于肿瘤之内,也可发生于肿瘤周围(包括肿瘤与脑组织之间,以及脑组织内),其发生率为1.6%~10%。囊变的原因有以下6种:①肿瘤变性,如黏液性变,这种囊腔位于肿瘤之内;②分泌型脑膜瘤,肿瘤细胞分泌液体,这种囊腔位于肿瘤之内;③陈旧之坏死灶转变为一囊腔,这种囊腔也位于肿瘤之内;④肿瘤周围增生的胶质细胞主动产生液体,这种囊腔位于肿瘤周围脑组织内;⑤肿瘤周围水肿的脑组织或脱髓鞘变性的脑组织发生囊性变,或者水肿组织的含液间隙融合而成较大囊腔,这种囊腔位于肿瘤周围脑组织内;⑥蛛网膜下腔夹在肿瘤和脑组织之间而引流不畅,逐渐形成肿瘤周围囊腔,这种囊腔位于肿瘤和脑组织之间。根据囊变或囊腔的位置及其与肿瘤、脑组织间的关系,将囊
性脑膜瘤分为两型:肿瘤内型和肿瘤周围型。nauta等又将此两型各分为两型,即将囊性脑膜瘤分为四型(线图3)。这种分型法应用甚广,nauta1型的坏死、囊变腔位于肿瘤深部或中央部位,囊腔四周均为肿瘤组织;因常为坏死所致,故其形态和边缘常均不规则。nauta2型的坏死、囊变腔位于肿瘤的边缘部位,囊腔四周也均为肿瘤组织;常位于肿瘤的远颅骨侧边缘,单囊或多囊状,规则或不规则形,囊大时可有一段呈现为囊壁状,为薄层肿瘤组织构成。nauta3型的囊腔不是肿瘤坏死所致,位于肿瘤周围邻近的脑组织内,囊壁为增生的胶质细胞所组成。nauta4型的囊腔为位于肿瘤和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下腔所构成
;即既不位于脑内,也不位于肿瘤之内,其形成的机制已如前述。
![]()
![]()
[本贴已被 bydwhz 于 2005-8-10 15:13:21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