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梗死CT表现:
骨梗死易累及四肢长骨的松质骨部分,以股骨上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上端、胫腓骨骨干及肱骨和桡骨下端。单发或数个病灶同时发生,左右对称或不对称。病变大小不一,可为数毫米或延伸至骨的大部。
骨骼改变主要包括骨端松质骨内条带状及钙斑(点)状钙质样高密度影和骨小梁粗大,以及骨干髓腔钙化、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条带状高密度硬化多围绕成类圆形、半环形或不规则地图状,亦可近直线或不规则走行。硬化带宽度1~3mm,位于松质骨内,单发或多发,偶见有软组织低密度条带和(或)囊腔相伴。环行条带状硬化勾画出坏死病灶的大小。高密度硬化斑块(点)多位于长骨骨端松质骨内,呈圆形、椭圆形、半月形、星芒状或不规则形,其内骨小梁粗大或显示不清,边缘亦可有上述条带状高密度硬化所围绕。病灶大小不一,大者长径数厘米,小者不足1mm,,后者多为簇集状分布,半月形硬化区多位于肱骨头和股骨头关节下,其内可有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区。骨干髓腔钙化多呈斑点状,可分布与骨干大部,骨内膜钙化或骨化表现为沿骨干皮质内侧的钙质样高密度线或髓腔变窄。骨膜增生多覆盖长骨骨干,早期示环绕骨皮质的略低密度线,晚期与骨皮质融合,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干增粗,可同时伴有骨端或骨骺缺血坏死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