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
微信
微博
QQ群
普通登陆
QQ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影像医生
也能
网上问诊
了
首页
社区
BBS
新闻
读片会
影像图库
锐滴达
医影在线
»
社区
›
影像读片
›
CT病例讨论
›
CT30630:秘境追踪--------16年垂体脓肿--》颅咽管瘤--》 ...
1
2
3
4
5
/ 5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一帆风顺
[脑部]
CT30630:秘境追踪--------16年垂体脓肿--》颅咽管瘤--》皮样囊
[复制链接]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当前离线
积分
1997
31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9 21:02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第三次手术
:单鼻孔鞍区肿瘤切除术。
右鼻腔入路,右鼻中隔黏膜切开分离至蝶窦,咬除部分鼻中隔,咬开蝶窦,见鞍区底部骨质菲薄,咬
去骨质,见鞍内巨大囊性肿瘤,切开硬膜,见褐色粘稠液体流出,约10毫升,取7毫升送检,吸尽囊
液后未发现肿瘤组织,电灼囊壁,切除部分包膜送检。
病理诊断:(鞍区)皮样囊肿。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鲁巨CT
鲁巨CT
当前离线
积分
1404
32
#
发表于 2010-12-9 21:29
|
只看该作者
是这样吗?怎么这麽巧,影像表现也不像。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当前离线
积分
1997
3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0 21:35
|
只看该作者
是呀,影像表现与病理不一致,病理切片经过上级医院会诊过,是这样。少见吧!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dx_74
ydx_74
当前离线
积分
15177
34
#
发表于 2010-12-10 21:55
|
只看该作者
垂体脓肿-颅咽管瘤-皮样囊肿,一波三折啊,楼主真有心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影像之路
影像之路
当前离线
积分
5061
35
#
发表于 2010-12-10 23:45
|
只看该作者
哥们——你真有心 要是都有像你这样的精神 我们都能成为教授级的人物
你这个片子一般人看了都有点晕 三次检查、三次手术的结果都不一样 实属罕见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当前离线
积分
1997
36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16:55
|
只看该作者
垂体脓肿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等低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 增强后呈均匀薄环状强化。一般可见正常垂体,部分垂体柄增粗强化,部分伴邻近脑膜轻度强化,可伴鼻窦炎。
虽然垂体脓肿症状、体征及CT和MRI表现与其他鞍区囊性病变不易鉴别,但是根据增强前后的特征性表现,有可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当前离线
积分
1997
37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17:07
|
只看该作者
颅咽管瘤的起源与发生问题目前仍未完全阐明。传统的观点认为此瘤起源于颅咽管(Rathke裂隙)的鳞状细胞残余,这种学说(胚胎剩件说)一直用来解释肿瘤沿Rathke裂隙发生。但这种传统的胚胎剩件说为最近的鳞状细胞化生说所动摇。化生说认为颅咽管瘤源自垂体腺细胞的鳞状上皮化生。颅咽管为胚胎的克拉囊与原始口腔相连的细长管道,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退化消失,通向颅底的部分偶尔残留,后者成为颅咽管瘤的发病根源。
颅咽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岁以下较多见。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为鞍区占位的共同表现即颅内压增高征、内分泌紊乱症状。
治疗及预后:少数早期肿瘤较小,未与周围结构粘连,可行全部切除,病人可获症愈。但大多数病例就诊时,肿瘤较大,压迫和侵犯邻近重要结构,只能作部分切除或释放囊肿液,缓解症状,肿瘤残留容易复发。
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颅咽管瘤的典型CT表现为鞍上或/和鞍内的、常伴有钙化的低密度囊性占位,囊壁强化,囊内不强化(CT值—40—20HU)。 无论是胚胎剩件说,还是化生说都可解释颅咽管瘤的常发部位。肿瘤均较大,提示肿瘤为缓慢的膨胀性生长。一般无瘤周水肿,与肿瘤的良性特点和所有部位(脑外肿瘤)有关。但占位征多较明显。常有三脑室的压迫,造成三脑室的闭塞。合并有轻重不等的侧脑室积水 。肿瘤钙化率为42.8%。钙化形态最多见的为团块状,次为边缘性壳状 ,钙化点较少见 。
颅咽管瘤为实性或囊实性者均有,实性部分可以强化,也可能不强化。实性者为肿瘤内含角蛋白较多,故可不强化。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当前离线
积分
1997
38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17:08
|
只看该作者
鉴别诊断
颅咽管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如鞍区位置、囊性变伴有钙化、环状强化 等,诊断多无困难。
鞍区肿瘤虽然类型繁多,但颇有年龄特征。在儿童,以颅咽管瘤、视神经/下视丘胶质瘤常见;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生殖细胞瘤、畸胎瘤等较少见。在成人,则以垂体腺瘤、脑膜瘤、转移瘤、动脉瘤、颅咽管瘤较常见;神经纤维瘤、炎性假瘤、脊索瘤少见。再根据囊性、实性特点可进一步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①胶质瘤:需与儿童鞍上的实性颅咽管瘤鉴别。视神经胶质瘤表现为视神经的弥漫性增粗,典型者呈眶一颅两方向性生长,可有强化。下视丘胶质瘤亦为弥漫性生长,境界不清,常有强化(毛发型星形细胞瘤)。胶质瘤的钙化频率较低(20%左右)。颅咽管瘤钙化频率较高(48.2%),实性者也为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但边界清楚。
②生殖细胞瘤:少数较小,呈实性均匀强化,可有脑脊液内种植表现,或并存有松果体区的生殖细胞瘤。
③畸胎瘤:亦表现为鞍区的囊性占位伴有钙化,但囊内密度更不均匀,有钙化、骨骼,亦有较多的胎肪性物质,常呈不均匀的斑块状强化。
④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前者为均匀脑脊液密度,后者为脂肪密度,二者均无强化表现。
⑤垂体腺瘤:是成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可为实性,也可部分性囊变。但多数较小,钙化罕见,以鞍内生长为主,多有蝶鞍的骨质破坏,肿瘤呈显著强化。
⑥脑膜瘤:多为均匀高密度、明显强化。
⑦转移瘤:多来自脑脊的肿植性转移,局限在鞍上池,呈结节状强化,或可伴有癌性脑膜炎的表现。有颅内外的恶性肿瘤,尤其白血病或淋巴瘤。
⑧鞍区动脉瘤:可见偏心性瘤壁钙化呈实性强化,强化程度与血管一致,DSA可以证实。
⑨脊索瘤:多以斜坡为中心生长,呈弥漫性多房状,低密度有强化的肿块,肿瘤内见散在的钙化/骨碎片。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当前离线
积分
1997
39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17:12
|
只看该作者
本例第三次手术病理图片:
0051501
(11 KB, 下载次数: 1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12-12 17:12 上传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帆风顺
一帆风顺
当前离线
积分
1997
40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17:13
|
只看该作者
颅内皮样囊肿
和表皮样囊肿同为外胚层起源的先天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岁以下多见,好发于后颅凹,是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囊壁覆衬上皮细胞,囊内含脂肪和胆固醇结晶,所不同者皮样囊肿尚含有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肤附属组织。 ct扫描囊肿呈圆或卵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周边水肿缺乏,囊内密度欠均匀,ct值呈负值具特征表现,囊壁上常有斑点状钙化。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4
5
/ 5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MRI病例讨论
影像新技术
X线病例讨论
儿科病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