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肩胛骨以髓腔为中心的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夹杂有不规则钙化,周围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影,软组织内有多个环状钙化灶。结合患者病史仅半年,诊断为左肩胛骨软骨肉瘤成立。
讨论:软骨肉瘤是起源于软骨或成软骨结缔组织的一种较常见的骨恶性肿瘤。按发病部位分中央型( 占85 %~90 %)和周围型( 占10 %~15%); 按恶性程度分高分化型和低分化型。典型影像学表现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及钙化。边缘锐利或毛糙, 肿块通常呈分叶状, 向周围浸润性生长。
1、中央型软骨肉瘤 ct 表现: ( 1) 高分化型: 溶骨性骨质破坏, 髓腔内代之以分叶状软骨样肿块, 边界清楚, 内见点状、絮状、环状或拱形钙化, 钙化或骨化部分ct 值约100 hu~1 000 hu。对称性骨膨胀。骨皮质内表面呈扇形凹陷。骨皮质变薄或由于反应新生骨沉积而变厚。( 2) 低分化型: 鼠咬状骨破坏形式, 穿破骨皮质或沿哈弗管系统向外浸润形成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肿块内无钙化, 在ct 平扫上, 未钙化肿瘤软骨ct 值约30 hu~50 hu, ct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mri 表现 1) 高分化型: 骨皮质不规整, 周围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由于软骨来源肿块含有丰富水分, 在t2wi 像上呈明显高信号。肿块内部信号不均, 见斑点状、环状低信号影( 肿瘤内钙化或骨化) 及低信号间隔。增强t1wi 像上, 呈环状强化和间隔强化形式。( 2) 低分化型: 肿块很少呈分叶状, 由于肿块内存在坏死区, 在t2wi 上信号更高, 增强t1wi 像上, 由于肿瘤有丰富血管供应, 呈斑片状明显强化, 但很少有间隔强化。
2、周围型软骨肉瘤 周围型软骨肉瘤多为继发, 由单发或多发内生软骨瘤、骨软骨瘤恶变而来。后者常表现为软骨帽增大, 超过2 cm, 形成向外浸润的软组织肿块。软骨基底部骨质破坏, 形成软骨肿块内孤立的骨块影。
鉴别诊断:1、骨巨细胞瘤仅限于骨髓腔内无钙化的中央型软骨肉瘤须与良性骨巨细胞瘤鉴别: 后者呈偏心性膨胀生长, 破坏区一般无钙化, 内见残存骨小梁形成的间隔, 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2、骨肉瘤特别是中心型软骨肉瘤与成骨性骨肉瘤表现相似, 但前者病情进展较慢, 发病年龄较大, 病变内伴有大量环状或半环形致密钙化影。而后者当以成骨破坏为主时, 见大量团块状棉花絮状肿瘤骨和肿瘤性钙化形成。3、骨化性肌炎有明确的创伤病史,在软组织内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化,与邻近骨间有较宽的透亮间隙带。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8-12-17 16:53:46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