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一文章,以加深印象。或许也对大家有用。
快速跑中髂骨骨折实例分析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害是难免的[1] ,且多见于四肢,其原因多与活动中技术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充分有关。但近两年来,发现有一种运动损伤的发生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运动场地因素在损伤的发生中也不可忽视。这就是在快速奔跑中发生的髂骨骨折,现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以利往后避免和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1 实例报告
实例一:梅山中学初三学生陈某,男性,17岁,于2002年4月6日校田径运动会男子200米决赛中,在通过弯道时,突然右侧髂部剧痛,无法动弹,随即躺倒在跑道上,强迫性右侧屈曲半卧位。现场检查右侧髂骨上缘处压痛,右下肢活动受限,右腿无法伸直,立即用担架送医院,经x光拍片示:右髂骨翼下缘弧形致密骨片影向下分离,髂骨翼中部横行长条线样低密度影。诊断为:右髂骨骨折。嘱髂屈曲位卧床休息1个月,现患者仍在康复中。
实例二:皇岗中学初二学生何某,男性,16岁,在2000年10月校田径运动会上,在200米决赛通过弯道时,突然右侧髂部疼痛,面色苍白,运动受限,随即送医院就诊,诊断为:右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在家卧床休息一个月后康复。
2 发生原因讨论:
2.1.1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是导致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二例在跑动中发生髂骨骨折的学生均是平时运动速度快的学生,损伤发生在决赛中也说明他们是学生中运动的姣姣者。仗着自身肌肉爆发力强,奔跑速度快,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关节、韧带没有活动开,致使比赛时肌肉用力不当,大腿前肌群强力收缩造成其肌肉上端附着点处骨组织撕裂,形成髂骨骨折。
2.1.2学生快速跑技术差是导致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200米比赛既要跑直道又要跑弯道,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平时训练不够,学生快速跑技术要领没掌握,尤其是弯道跑技术动作没掌握,比赛中跑弯道时,技术动作不正确,致使缝匠肌在转弯时过度收缩造成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
2.1.3局部肌肉力量较弱。因为骨盆在人体的特殊位置和功能,不属于主要运动部位,在平时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练习不够。日常训练多进行的是四肢力量的练习,造成这一部位肌肉力量薄弱。因此,除了注意加强专门的技术训练,应注重局部肌肉力量和专项力量锻练,掌握正确规范的运动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及身体的协调能力,防止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同时比赛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也是防止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方面。
2.2场地原因:两例快速跑动中发生的髂骨骨折与当时比赛的场地有一定关系。发生髂骨骨折的项目同是200米决赛,而发生损伤的地点均在跑道弯道处(时钟一点处),引起了我们对发生骨折的运动场地的关注。调查发现,这两所学校的田径场均为非标准田径场[2]。标准田径场为半圆式400米田径场(弯道半径为36米),其中梅山中学的田径场为300米田径场(弯道半径为26米),而皇岗中学的田径场为250米田径场(弯道半径实测仅为18米)。相对于400米标准田径场来说,运动员在这种半径小、转弯急的田径场上进行比赛,通过弯道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大,为了克服强大的离心力,跑道外侧肢体须用力蹬踏,右侧肢体所承受的力量超出了运动员本身的承受能力,肌肉强力收缩导致髂骨骨折。因此,我们认为,快速奔跑途中发生的髂骨骨折,尤其是发生弯道处的骨折与运动场地有很大关系,而且越是小半径田径场发生损伤的几率越大。因此,我们建议,中学以上的学生进行训练比赛时,应尽量在标准田径场进行。同时提请教育规划部门在进行学校建设时,对于运动场地的规划应有长远眼光,尽量建标准田径场;确因场地所限,只能因地制宜建造非标准田径场时,应尽量考虑使田径场弯道的半径宜大不宜小。这样运动员在弯道时离心力减小,减少了运动损失发生的几率,还有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速度,创造出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顾小玲,孙建平. 165例学生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中国校医,2001;15(2):114
[2]叶国栋. 体育运动场地. 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1981. 2
注:本文已在中国校医杂志2002年第(5)期上发表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7-1-26 0:05:51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