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ct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0251:没有人回复,再发一遍。男,6Y,肩关节疼痛2年。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4-28 0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8-6-2 1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8-6-3 06:29 | 只看该作者
本例应诊断为“骨血管瘤病”更贴切。
骨血管瘤病为一先天性疾患,即骨的多发性血管瘤。亦可广泛侵犯软组织,甚至内脏。
亦称广泛性骨骼血管瘤病。其骨骼改变与单发性骨血管瘤相似,表现为多发性边缘清楚的
圆形或椭圆形溶骨性破坏,有的成蜂窝状改变,约50%病例出现硬化性表现。本瘤可越关节
生长,累及同一肢体的多个骨。
本例患儿年龄仅6岁,病程已两年,有左锁骨、肩胛骨及肱骨多发血管瘤,因此诊断为骨
血管瘤病应该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8-9-17 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8-9-18 06:5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见,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8-9-25 00:04 | 只看该作者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9-7-29 23: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9-9-2 07:22 | 只看该作者
肩胛骨,锁骨,肱骨都有病变,诊断血管瘤病比较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9-9-2 15:57 | 只看该作者
好病例,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9-9-3 01:48 | 只看该作者
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骨干骺部。
  肉眼所见:肿瘤组织为灰红色或暗红色,极易出血,肿瘤使骨质膨胀变薄,在肿瘤壁上常见到粗糙而硬化的不规则骨嵴。
  镜下所见: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大多是密集的薄壁扩张血管,属于毛血管或小静脉,血管中充满红细胞,肿瘤边缘可有残存的正常骨小梁,在肿瘤组织间可见到脂肪性骨髓。
  【临床表现】
  1.患者一般疼痛轻,全身情况良好。因肿瘤的部位不同,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同。患者往往仅在局部轻度不适或轻度疼痛,偶尔摄x线片方才发现。骨血管瘤重者可出现四肢、括约肌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神经脊髓受压的原因可能为:(1)肿瘤蔓延到硬膜外腔;(2)受累椎体膨大使椎管狭窄变形;(3)受累椎体发生骨折移位;(4)血管瘤出血而发生的硬膜外血肿。
  2.x线片表现:根据骨血管瘤侵犯的部位,可分为椎体型、椎弓型和混合型。
  椎体型:病变椎体略膨胀,有典型栅状或网眼状影像,密度减低的阴影中有许多致密而清晰的垂直粗糙的骨小梁。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早期形成的骨小梁粗大,晚期形成者则较细。
  椎弓型:x线片显示椎弓根或椎板呈溶骨性改变,其影像模糊或消失。但是,椎体及椎间隙正常。
  混合型:指病变侵及椎体及椎弓者,除有以上两者的x线表现外,亦可有病理性颈椎骨折脱位。
  [影像学表现]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不同肿瘤内结构的x线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垂直型:多见于脊柱。骨小梁广泛吸收,但有部分骨小梁增生和增厚,出现垂直交叉的粗糙骨小梁,形成栏栅状或大网眼状。椎体的外形及椎间隙可保持正常。
  2.日光型:多见于颅骨。正面观被肿瘤破坏的透光区可见自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间隔,颇似日光放射,侧面观阴影内的骨间隔方向与颅骨表面垂直。
  4.泡沫型:长骨多见。肿瘤呈泡沫状囊肿样,多偏心性生长,患骨局部梭形膨胀,周围骨皮质变薄,一般无骨膜反应。
  广泛的软组织血管瘤亦可侵犯骨骼,一般呈压迫性骨缺损,外缘凹陷但光滑。软组织内可存在静脉石。
  【诊断方法】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x线片所示的特点:椎体骨纹理增粗、垂直走行而呈栅状;部分骨纹理吸收形成网眼呈囊状;椎体稍膨大或有不同程度的压缩;椎间隙正常。
本例诊断有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