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肝泡状包囊虫病

2005-12-29 04:19| 发布者: abzzys| 查看: 1836| 评论: 0

各位老师,请看这个病例,有手术结论。





no 的发言:
印象中是一种包虫感染.(棘球蚴虫)

xcc106的发言:
ct表现:肝左叶内侧段示一低密度影,其内可见大块状密度不均匀钙化灶,周围胆管略扩张,外周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未显示,余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诊断:肝左叶内侧段包虫病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
1、肝结核。偶有钙化,一般为肝门处结节样钙化。
2、肝ca.钙化呈点状,条状,常见无大块状钙化。
3、胆管细胞癌。病灶外周见明显扩张之胆管,左肝叶可见萎缩。
4、肝囊肿。一般无钙化。

jiajie 的发言:
包虫囊一般有内外两层囊,内囊为棘球蚴本身形成的囊,外囊为肝组织形成的纤维层,部分可出现钙化。包虫囊内由生发层向腔内生出生发囊、头节和子囊。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等,特异性较高。
囊肿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除非钙化、感染,囊内密度均匀一致;母囊内可见子囊,子囊大小数目不一,无钙化的子囊密度总低于母囊;通常在病灶区可见钙化,外囊壁钙化呈弧形或壳状,囊内容物钙化常呈无定形的条片状或片状。

lkc8963的发言:
定义:肝包虫病即为肝棘球蚴病。为细粒棘球蚴所致肝寄生虫病。细粒棘球蚴病较多见,称为囊性肝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比较少见,称为泡型肝包虫病。后者多数由微小囊泡群组成,由于囊蚴为外殖芽生,呈瘤样浸润扩展,并可经血行、淋巴转移,而有恶性包虫病之称。
病理:多房棘球蚴病一般自0.2~2mm大小之囊泡,角皮质发育不完整,生发层以外殖性芽生为主,向四周呈癌样浸润性扩展。同时伴有组织坏死及组织反应,组织反应区又不断被新的芽胞所侵犯。因此,病灶为无数微囊泡及其周围排列零乱的坏死区和组织反应带构成,无包膜。坏死灶可以钙化,也可相互融合成大的坏死腔,内含胶冻状物质。
临床表现:泡型症状出现早,主要为过敏反应性症状。进展期,可出现压迫性症状,因病部位不同而异。此外,包虫破裂,破入不同脏器、组织而临床表现不同。常破入胸、腹腔。血嗜酸细胞增高,凯松皮肤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多为阳性反应。
ct表现:泡状型包虫病的ct所见为:①大囊肿性病变: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病变,周边密度略高,但仍比正常肝组织低。增强后内部无增强效果为液化坏死区。边缘轻度增强,为炎性肉芽组织。有时,可于边缘部分有呈环状排列的细颗粒状多节状或块状钙化灶。②表现为实质性病变:伴有钙化的低密度病变,于病变内有散在分布之结节状、颗粒状钙化;伴有坏死的实质性病变,坏死部分无增强效果;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病变集合体,边缘有轻微增强效果。
此外,泡状型包虫病对脉管系,如对门静脉、下腔静脉及总胆管有侵犯征象,需注意观察。

abzzys 的发言:
该患者为高原藏区牧民,女,14岁,手术后病理诊断肝泡状包囊虫病。为高原牧区常见多发病。

病例来源:ct2242 。 由abzzys 发布: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848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