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右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2006-1-2 15:43| 发布者: 听蝉观竹| 查看: 2639| 评论: 0

男性,20岁,头顶部发现包块十余年,近来感明显增大,颅内无异常,无其它不适。

放大图像


ssl1_1的发言:
考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lkc8963的发言:
右顶骨囊状膨胀样改变,其内见钙化及脂肪样密度影,边周硬化清晰,年轻人当然首先支持颅骨胆脂瘤。但是还有最大一个疑点,右侧顶骨体积增大,小梁增粗,外板增白变薄(颅缝基本对称排除体位不正因素),这些征象用胆脂瘤不好解释。而造成体积增大一般有paget\'s病、骨纤(两者虽然老年多发),慢性骨髓炎等,炎症肯定不象,而paget\'s病、骨纤又怎么解释其内的钙化及脂肪样密度呢,不解!!!
要我下诊断,我会写:右侧颅顶骨肿瘤样病变,需鉴别于paget\'s病、骨纤或胆脂瘤。
期盼听老师病理结果!!!

听蝉观竹的发言:
手术病理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复习文献资料: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病理改变】
  血管供应变异较大,病变组织大体呈白色、灰白色或苍黄色,比正常骨组织稍软,切割时有含砂感或弹性感,巨大骨损害多从骨髓向外侵蚀和扩展,管状骨和扁平骨的骨皮质仅留两层薄壳,去除外壳如去包膜。镜下见:网状骨骨小梁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不一,无规律地包埋于质地疏松或致密的富含细胞和血管的结缔组织中。此组织类似结缔组织化生的结果。骨小梁形态变异较大,多呈球形,在横切面呈曲线形、c形或弓形,边缘不规则,骨细胞腔隙宽阔。骨小梁紧密排列,形成骨网。骨小梁由粗纤维的原骨构成,在偏振光镜下呈网状而非板状。偶见网状骨板状变形,有时见弓状骨小梁环绕一中心血管。多数骨小梁缺乏成骨细胞构成的轮廓。这可与骨化纤维瘤鉴别。
【影像学表现】
影象学检查对本病诊断有特殊意义。根据x线表现,本病分为三型:①变形性骨炎型:常为多骨型病变表现,其特点是颅骨增厚,颅骨外板和顶骨呈单侧泡状膨大,骨内板向板障和颅腔膨入,增厚的颅骨中常见局限和弥漫的射线透明区和浓密区并存,这种骨吸收与硬化并存极似paget变形性骨炎的表现。颅骨扩大和硬化,可从额骨扩大到枕骨。面部受累可导致眶和鼻腔狭窄及鼻窦腔消失,此型约占56%。②硬化型:此型多见上颌肥厚,可致牙齿排列不整,鼻腔、鼻窦受压变小。上颌骨受累多于下颌骨,且多为单骨型。损害呈硬化或毛玻璃样外观。相反,下颌骨损害多见于多骨型,表现为孤立的骨壁光滑且可透过射线。此型约占23%。③囊型:颅骨呈孤立或多发的环形或玫瑰花形缺损,缺损从菲薄的硬化缘开始,其直径可达数厘米。孤立的损害有似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的缺损可误认为hand schüller christian病,偶有数种x线类型出现于同一个体上。此型约占21%。应用ct或mri检查,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且能显示与软组织的联系。定期检查可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程度,对选择术式进路、减少并发症和估计预后甚为重要。
【鉴别诊断】
  1.骨化纤维瘤 近年已明确该病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临床呈缓慢生长,为孤立的损害,侵犯下颌骨多于上颌骨,偶见于额骨和筛骨。女多于男,好发于15~26岁,x线呈轮廓清晰而膨大透明的外观,其中心部呈斑点状或不透明。镜下,以纤维骨的纤维成分为主,不规则的骨小梁杂乱地分布于纤维基质中,并构成网状骨的中心,但在板状骨的外围与咬合缘有成骨细胞。

  2.嗜酸性肉芽肿 为一良性孤立的非肿瘤性溶骨损害,起源于网状内皮系统。常见于额骨、顶骨和下颌骨。多发于30岁以前,男性居多。在组织学上,由浓密的泡沫组织细胞组成,伴有不同数量的嗜伊红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核含有小囊,嗜伊红细胞含有细小的空泡,巨细胞为郎罕型和异物型。这些细胞呈灶性集聚。

[体会]
本病例符合第3种情况--囊型:颅骨呈孤立或多发的环形或玫瑰花形缺损,缺损从菲薄的硬化缘开始,其直径可达数厘米。孤立的损害有似嗜酸性肉芽肿。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除了颅骨呈孤立环形玫瑰花形骨缺损外,病侧的颅骨尚有广泛增厚,板障消失,似有磨砂玻璃样的改变,这一点是其它疾病所不能解释的。传统的x线检查一些征象可能随着ct、mr的检查增多,其表现可能会多样化,还有一些不被我们认知的影像学表现需要去拓宽思路。



病例来源:ct2121。由听蝉观竹发布: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805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