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9岁,因食欲减退,腹胀,来医院诊治。b超发现多发性占位后进行ct三期增强扫描。 讨论目的:诊断什么疾病?诊断依据?影像特点什什么?与平时所见的影像学表现有没有不同?如有不同应该考虑什么?如何造成的? 动脉期(注射造影剂25秒扫描,速度3.0ml/秒) ![]() ![]() ![]() ![]() ![]() ![]() ![]() ![]() ![]() ![]() 门脉期(注射造影剂55秒扫描) ![]() ![]() ![]() ![]() ![]() ![]() ![]() ![]() ![]() ![]() ![]() ![]() 平衡期(注射造影剂120秒扫描) ![]() ![]() ![]() ![]() ![]() ![]() ![]() ![]() ![]() ![]() ![]() ![]() ![]() ![]() jukai 的发言: 诊断1 原发性肝癌 2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腹水 此病人肝癌诊断还是明确的,动脉期出现门静脉显影可能为动静瘘形成 xiaoniu 的发言: 1.肝癌: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动脉期明显强化并门脉显影(说明形成a-v漏),静脉期强化回落,平衡期显示更低密度,肿块内分隔样变并边缘少许强化(说明假包膜形成),符合“快进快出”特性。 2.肝硬化、脾肿大及腹水 向医生的发言: 诊断:1 肝细胞肝癌并肝动脉门静脉漏; 2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腹水、胃底静脉曲张、脾大。 3左肾小囊肿。 诊断依据: 1肝右叶有较大肿块,动脉期有明显强化,并可见门脉主干及分支早显;肿块在门脉期呈稍低密度,平衡期明显消退,符合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并动脉-门脉分流的特点。 本例因肝动脉与门静脉有较大的分流,因此肝实质强化期提前,导至肿块在动脉期虽有明显强化但与亦明显强化的肝实质密度差别不大。待真正的门脉期到来时,由于肿块内造影剂已部分消退,来自于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门脉血再次充填肝实质,这时肿块呈相对低密度,延迟期肿块内造影剂已基本消退,这时与仍有明显强化的肝实质比呈明显低密度影。 2肝形态不规则,表面呈分叶状,肝门裂增宽,肝周及腹腔内有大片液性低密度区,门脉主干增粗,脾脏增大,胃底部可见明显增粗迂曲的血管影,因此第二个诊断亦成立。 3最后一幅图像显示左肾内可见一不强化的液性低密度影,应该考虑为左肾小囊肿。 hejie 的发言: 诊断1肝细胞肝癌;原发性巴德-基亚里综合征;2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腹水、胃底静脉曲张3左肾小囊肿。 楼主需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本病例涉及到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巴德-基亚里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原发性巴德-基亚里综合征为肝静脉入口附近之下腔静脉闭塞,在闭塞部末梢侧可见继发性血栓形成及丰富的侧支循环形成.合并肝细胞癌的发生率高. 理由:1动脉期,肝右静脉明显强化扩张,并与肝静脉间有异常吻合.2下腔静脉右心房段及肝静脉入口附近已明显强化,但在肝部下腔静脉无强化,3门脉期(注射造影剂55秒扫描)门脉脉已明显强化,在肝部下腔静脉仍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