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右后叶肝细胞癌

2006-1-2 22:31| 发布者: 听蝉观竹| 查看: 2006| 评论: 0

男性,39岁,原有乙肝病史,b超发现回声不均匀,当地ct平扫多次未见异常。无临床症状。

三期增强扫描图象

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






延时5分钟扫描




[讨论格式]
讨论目的:认识病灶在三期扫描中的特点,以达到认识该疾病的目的。
病变在三期扫描中是如何强化的变化的?
根据这些特点,诊断什么疾病?依据是什么?
sunjh2266 的发言:

动脉期明显完全强化,静脉期为等密度,原因为:1部分肝癌有门脉血供,2扫描处于交叉期,3脂肪肝的影响,平衡期为低密度,延迟5分钟,病灶密度更低,符合“快进快出”特性。多考虑小肝癌。所以对部分不典型病例延迟足够长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hejie 的发言:
动脉期早期肝右后叶见一约2厘米大小异常强化影,病灶周围见部分肝内静脉显影及病灶背侧肝包膜下肝实质片状高密度增强,提示动静脉短路征象。静脉期及平衡早期为等密度,平衡后期及延时5分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区。
考虑血供丰富的小型肝细胞癌。
与小肝血管瘤鉴别:两者动脉期均可明显强化,小型肝细胞癌会出现动静脉短路征象,小肝血管瘤没有,静脉期及平衡期可呈等密度,延时扫描小肝血管瘤仍为等密度,小型肝细胞癌则为低密度区,所以在鉴别两者时一定延时扫描。

judy160954 的发言:
本人恰恰恰不能诊断为小肝癌,因为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实质期及延迟期,病灶才渐渐减低,表现为快进慢退特点,故首先排除肝癌,至少不能以此为据诊断为肝癌。且在动脉晚期可见门脉显影,病灶邻近可见门静脉无受侵,甚至没有推移(第三张图片),说明其占位效应不太明显,所以考虑良性病变。
此外,在动脉期病灶中心(延迟期为低密度小点状影)没有强化,而在门脉期强化,据此考虑为fnh可能性大些。

听蝉观竹的发言:
手术病理肝细胞癌。

向医生的点评:

首先要感谢听蝉版主为我们提供了ct:2056;ct:2057这两个资料完整的小肝癌病例,大家如果能认识到肝细胞肝癌绝大多数是肝动脉供血这一特点,就能够理解它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快进快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到,少数肝癌有其它供血方式,只有了解它的供血方式才能全面认识肝癌的典型及不典型ct表现。下面抄一段许达生教授前几年的研究结果,供大家分析时参考。

小肝癌的血供与螺旋ct诊断
许达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学部 510080
shcc血供形式及其对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 肝动脉血供丰富的shcc
这类shcc肝动脉血供丰富且多于正常肝,而门脉血供则少于正常肝(或无门脉血供)。这种血供形式是shcc的常见血供特点,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上,主要有3种表现:
(一)平扫低密度或等密度的shcc,动脉期强化为密度高于正常肝的高密度结节(说明肿瘤内肝动脉血供比正常肝多)。门脉期瘤灶密度降到低于正常肝(说明瘤内门脉血供少于正常肝)。因此,ct双期瘤灶强化表现符合shcc以肝动脉血供为主,门脉血供缺少的血供特点。
(二)平扫低密度的shcc,动脉期强化为密度等于肝,门脉期瘤灶密度又降到低于肝。这种shcc从平扫密度低于肝,到动脉期密度变为等于肝,说明瘤内肝动脉血供一定多于正常肝,否则瘤灶就不可能在动脉期强化为密度与肝等密度。门脉期瘤灶强化密度又降到低于肝,说明瘤内门脉血供少于正常肝。因此,ct双期强化表现也符合shcc的常见血供特点。
(三)平扫低密度的shcc,动脉期瘤体边缘呈密度高于肝的环形强化,环壁上可见高密度壁上结节。门脉期强化环及壁上结节密度降到低于肝。这种shcc肿瘤边缘部的血供也符合以肝动脉供血为主,缺少门脉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