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60岁,左膝关节肿痛伴负重加重。检查膝关节肿胀,局部压痛。![]() ![]() ![]() ![]() ![]() ![]() ![]() ![]() ![]() ![]() ![]() ![]() lyb999 的发言: 破坏与硬化并存,髓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所谓的硬化影是不是瘤骨?首先考虑肿瘤。软骨肉瘤? sdqzwyx 的发言: 非常感谢大家关注及发表意见!手术病理结果是右股骨下段软骨肉瘤。但软骨肉瘤与骨梗塞在影像方面怎样鉴别?希望大家继续发表高见! kenhuso 的点评: 中央型软骨肉瘤多位于长骨的干骺端,显示为干骺端髓腔内的单房或多房状边缘不规则透亮区,其中含有不规则的钙化和骨化斑点,有时大量棉絮状钙化及骨化斑点遮盖着骨质破坏区皮质的膨胀变形,此时很少看到骨皮质穿破。出于骨外膜和骨内膜的反应性新骨形成,常招致骨皮质的均匀性致密增厚,一旦肿瘤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内,形成软组织肿块时、其中可见钙化斑点。高度恶性、发展迅速的软骨肉瘤,对骨质的破坏为纯溶骨性,呈不规则的透亮区,其中并无钙化或骨化现象,邻近的骨皮质可以膨胀变薄j肿瘤突破骨皮质后,软组织内亦无钙化或骨化斑点。因此,肿瘤的钙化和骨化(包括骨内的和软组织内的)可视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生长速度的一个线索,由于肿痛的刺激,骨外膜下可出现葱皮状新骨形成;当肿瘤穿破新生骨进入软组织内时.在透亮区的上、下缘可见到“袖口征” 向医生 的点评: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病因病理] 软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但少于成骨肉瘤。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后者可由软骨瘤、骨软骨瘤恶变而来,这也是发病年龄较晚的原因之一。肿瘤多见于成人,30岁以下少见,35岁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男性多于女性。发生于髓腔者为中心型,发生于骨膜者为骨膜型,另有少数可发生于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与骨盆,亦可见于椎骨、骶骨、锁骨、肩胛骨和足骨。 [临床表现] 原发性软骨肉瘤以钝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由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邻近关节者常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可扪及肿块,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伴有红热现象。 继发性软骨肉瘤以肿块为主要症状,发展缓慢,大多无压痛或仅有轻度压痛,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邻近关节时引起关节肿胀,动作限制,如压迫神经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 [影像学表现] 1发生于髓腔的软骨肉瘤可出现斑片状、虫蚀状和囊状溶骨性破坏。尤其是发生于骨干髓腔者可呈大囊状骨破坏区,骨皮质内缘吸收,如肿瘤生长较慢时,可使骨皮质变薄、膨胀、当骨皮质被穿破时,可引起骨膜下新生骨,但一般较轻,偶见皮质旁有针状骨。 2肿瘤软骨钙化是最基本且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当肿瘤局限于髓腔时,瘤软骨钙化较少,如突破骨皮质向软组织内生长时,则很快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可见密度不等的钙化。继发于骨软骨瘤者,瘤软骨钙化多,密度不等。 瘤软骨钙化呈环状、半环状、屑状以至点状。钙化是分化较好的瘤软骨细胞基质内钙盐沉积。已钙化的瘤软骨可被周围生长活跃的瘤细胞破坏,从而缩小或消失。骨软骨瘤恶变为软骨肉瘤时,常见骨旁有密度很高的分叶状钙化带,是原骨软骨瘤的钙化;而恶变后的肿块中,其钙化少而分散,且模糊。 3继发性软骨肉瘤可出现象牙质样瘤骨。发生于软骨瘤和骨软骨瘤恶变者,瘤骨位于原发肿瘤和恶变为软骨肉瘤的交界处。 4当原发软骨肉瘤突破骨皮质后,继发于软骨瘤者,软骨肉瘤切除术后复发者均可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其中常见数量不等、密度不同的瘤软骨钙化。 [鉴别诊断] 需与软骨瘤、骨软骨瘤 、骨肉瘤、骨梗死等鉴别。 软骨瘤内常有散在沙砾钙化点,但较软骨肉瘤少而小,骨皮质多保持完整,无肿瘤性软组织肿块。 骨软骨瘤为附着于干骺端的骨性突起,形态多样,软骨帽盖厚者亦可见肿瘤端部有菜花样钙化阴影。而继发于骨软骨瘤的软骨肉瘤,软骨帽增厚更明显,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多量不规则絮状钙化点。 骨肉瘤易与中央型软骨肉瘤混淆,特别当软骨肉瘤内并无钙化时颇与溶骨性骨肉瘤相似,但若见骨肉瘤具有的特征性肿瘤骨化,以及骨膜反应显著者可于区别。 骨梗死ct改变具有一定特征,主要表现为松质骨内出现匐行的、周边为带状硬化缘的骨质吸收区,中间可见死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