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例把我们医院的影像“家当”(除mri外)都给用上了!使用的设备包括: 1、日本alokal公司的ssd-1400型b超,2000年使用至今 2、法国sopha-dsx型spect,1992年使用至今 3、德国siemens公司的garantix型800ma的x线机,1989年使用至今 4、美国ge公司的lightspeed型8排螺旋ct机,2003年11月使用至今。 病史:女性,75岁。左上腹疼痛1周入院。 ![]() ![]() b超所见: 正常右肾窝内未见肾脏回声。左肾大小为12.1x5.6cm,于左肾下方见另一肾脏回声,大小约7.6x4.2cm,两肾相连,肾轮廓尚清,前者集合系统分离,内见9.3x4.9cm液性暗区,后者集合系统显示清,于下极内见0.6x0.5cm的强回声影。 ![]() ![]() ect,肾功能图,可见左肾偏大,右肾未显影。 ![]() ![]() ect肾图,左肾区可见核素代谢曲线,右肾区未见核素代谢。 ![]() 腹部平片,脊柱左旁可见两枚钙化结石影。 ![]() ![]() ![]() ![]() ivp检查,未见右肾显影,而左侧则可见两套集合系统显影,下部的输尿管向右下方行走,汇入膀胱;上部的输尿管则明显扩张。 ![]() ![]() ct所见: ivp6小时后ct检查,轴位扫描见右肾缺如,矢状位重建左肾明显增长,达20cm,其内见两套集合系统,内见阳性造影剂充填。上部肾盂肾盏显著扩张积液,且输尿管显著扩张,由于阳性造影剂充填,未能显示结石。下部肾盂肾盏亦见扩张,但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及结石。扫描范围内内肝、脾、胰腺未见异常。腹腔内未见积液及淋巴结。 ct诊断: 腹部ct平扫,结合ivp、ect影像表现分析,考虑融合肾,位于左侧,具有两套集合系统,但肾及输尿管内结石因阳性造影剂影响未能显示。 ![]() ![]() ![]() ![]() ![]() ![]() ![]() 腹部直接增强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 右肾区未见肾脏。左肾区见长形肾影,高径达20cm,上部肾功能略差,造影剂充填较下部缓慢。肾内可见两套集合系统,下部肾盂内见大小20.2x14.4mm的卵圆形钙化结石,输尿管于第一骶骨水平跨中线向右下行与膀胱相连。上部集合系统明显扩张积液,输尿管近膀胱入口见大小10.5x5.7mm的钙化结石。肾内可见两条由腹主动脉发出的供血动脉两条血管上下距51.4mm。 ct诊断: 考虑融合型横过异位肾,位于左肾区,由两条动脉供血,并有两套集合系统,且下部肾盂内见结石,上部集合系统扩张积液,输尿管下段结石。 翁志蓬点评:异位肾系指肾脏位于正常解剖部位之外的某一位置上。 异位的肾脏仍停留在本侧的某一部位者,称之为单纯性异位肾或本侧异位肾。 异位肾移至对侧,而输尿管仍在原来一侧,称之为横过异位肾。又可分为融合型和非融合型,以融合型多见。 横过异位肾之肾脏越过中线至对侧,其上中段输尿管也相应越过中线,但输尿管末端在膀胱开口侧别仍属正常,此为本症的特征。 融合型横过异位肾将造成肾外形呈各种异常形态,其中以下位性融合肾最多见,其次为“s”形肾或乙状形肾。异位肾多位于对侧肾脏下方。 横过异位肾常有发育不全,旋转异常等先天性缺陷,因而易发生感染、结石、囊肿等,此时将出现尿路感染、腰腹痛、血尿、肿块等症状和体征。 抄自 廉宗溦 主编 x线诊断学基本功 病例来源:cl0182。由翁志蓬发布: 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28&view_id=8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