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颅内恶性b细胞淋巴瘤

2006-2-6 03:29| 发布者: cola| 查看: 2380| 评论: 0

患者:37岁,男性,左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




















sqz-163发言:
右侧顶叶深部边缘不规则等密度肿块,其内见一小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肿块强化明显,部分侵入侧脑室,周围水肿明显.符合脑部淋巴瘤改变.胶质瘤不除外.

翁志蓬发言:
定位于脑室外看来已无异议了,定性方面也多倾向于恶性肿瘤,具体诊断,淋巴瘤应该放在首位,胶质瘤与转移瘤其次。因为淋巴瘤好发于深部脑实质,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密度较均匀,周围水肿轻或中度,与本例比较符合。

九目段发言:
病变的特点:
累及中线部位及右侧顶叶的实性肿瘤,可以理解为侵润性生长,周围水肿明显顶叶呈指状,为“小瘤大水肿”。
一般认为,恶性度高的肿瘤以及肿瘤压迫静脉窦时水肿较明显,后者见于大水肿的脑膜瘤,而此例实性肿瘤与大脑镰无联系,基本排除大水肿的脑膜瘤,那么此肿瘤定性高度怀疑前者——恶性度高的肿瘤。
胶质瘤(当然也包括室管膜瘤在内),尤其是3-4级的星形细胞瘤会有累及中线、侵润生长、小瘤大水肿的特点,但是转移瘤和恶性淋巴瘤也会有此特点。因此仅凭此尚不能鉴别三者。
下面咱们试着用其他的角度来尽量鉴别:
1、胶质瘤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其中星形细胞瘤占70%,可发生在脑各部,成人75.7%发生在幕下,最常见为顶叶。成人中有作者统计多见于中青年。此患者从年龄、部位、病灶的特点、发生率来讲都符合且首当其冲的!
2、转移瘤瘤周明显水肿是转移瘤的一个显著特征,故不乏有人考虑,它占颅内肿瘤的3-10%,中老年多见,它多发生于幕上,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的皮层和皮层下,多发者占60-85%,可见单发者很少,多为肺癌转移,此病例年龄偏轻,病灶单发,肺无异常,暂不考虑。
3、恶性淋巴瘤仅占颅内肿瘤的0.8-1.5%,但随着aids和免役缺陷及免役抑制患者的增多,本病发生率有快速增加的趋势,好发年龄在40-60岁,常见于中线部位,如胼胝体、基底节、室旁白质。有侵袭的特征,这个病理还的确有其支持的地方,不知有没有aids和免役缺陷及免役抑制史。
下面再从实性部分的内部及强化角度鉴别:
病灶明显略不均强化,强化ct差大于20hu,其内见点壮坏死灶,仍然符合胶质瘤,恶性淋巴瘤肿瘤常均匀强化,有时可沿室管膜下播散,强化要比胶质瘤更明显,很少中间有坏死,转移单发一般体积较大,瘤内出血坏死区域也大,常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
从大家的角度:
1、第一诊断为转移瘤者3人。
2、第一诊断为胶质瘤者6人。
3、第一诊断为恶性淋巴瘤者为2人。
综上所述,本人分析和众望所归基本相符:胶质瘤!
恶性淋巴溜不能忽略,有时病理结果奇怪的让你超忽想象!

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恶性b细胞淋巴瘤

病例来源: ct082。由cola 发布: 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190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