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7y,半年前左腰部痛,今加剧,行b超示左肾区占位,无结论,平扫及增强检查:补充病史:本患者无高血压、外伤及尿路出血史,不日手术,结果随即奉上。![]() ![]() ![]() ![]() ![]() ![]() ![]() 延时像 ![]() ![]() wawaquan发言: 本例影像所见: 左肾实质类圆形囊性占位内有出血,囊壁较厚;增强后壁明显强化。肝实质内数个点状钙化。无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 囊性占位伴有出血常见以下几种: ①肾错构瘤(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出血最多见,内见脂肪及强化血管影为其特征; ②囊性肾癌;自发出血较多见,厚壁,多有间隔; ③肾母细胞瘤:可自发出血,多见于婴幼儿,肿块巨大,成人罕见; ④肾囊肿:壁薄而均匀。 m17y,半年前左腰部痛,今加剧,行b超示左肾区占位,无结论,平扫及增强检查: 考虑:囊性肾癌伴出血可能大。 结果: 手术结果:左肾透明细胞癌。 手术所见:左肾上外见一大小9x8x7cm的包块,与肾皮质粘连,有包膜,内大部分为出血性坏死物。 [镜下组织形态:由富含脂质和糖元的透明细胞为主要成分,透明细胞质呈空泡状,细胞膜清晰,核仁小,致密规则。免疫化学:g250 阳性(+)。 ![]() 病理图片由何伟华提供。 ![]() 分型riches将肾细胞癌分为4型,即:①透明细胞型;②颗粒细胞型;③混合细胞型;④未分化细胞型。 [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囊性实性占位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达93%。据统计其在肾癌的诊断准确率:侵犯肾静脉91%,下腔静脉92%,肾周围扩散78%,淋巴结转移87%邻近脏器受累96%。ct在肿瘤探查时,可有如下表现:①能清晰显示直径1cm以上占位性病变。平扫时,根据占位性病所显示密度同正常肾组织密度差异,初步鉴别肿瘤的性质。其中透明细胞癌的密度略低于正常,而颗粒细胞癌的密度略高于正常。②增强扫描后肿瘤密度可有不同程度增强,增加了肿瘤与肾组织的密度差,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和分界线。③对于肿瘤经常出现的出血、液化、坏死及钙化灶等,ct可显示出肿瘤内不均性的密度改变。④ct能精确估计病变的范围大小。还可以了解周围有无浸润、淋巴转移、远处播散等,为肾癌分期治疗提供证据。 病理诊断: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为多见,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同时存在者约1%~2%。 大体解剖见肿瘤外观为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有一层纤维包膜,血供丰富。因肿瘤的血管多少、癌细胞内脂肪含量以及是否有出血坏死而形成肿瘤的颜色不同,透明细胞癌多呈黄色,颗粒细胞癌及未分化细胞癌多呈灰白色。肿瘤可有囊性变、中心坏死、血肿或不规则钙化灶。 显微镜检查: 癌细胞类型主要为了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透明细胞癌最常见。透明细胞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均匀,因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糖原及脂质,在切片过程中溶解而使细胞呈透明状。颗粒细胞生长活跃,故其恶性程度较透明细胞癌为高。透明细胞癌和颗粒细胞癌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于同一肿瘤内。约60%~70%是由此两种细胞形成的混合型肾癌。另外还有一种更为少见的癌细胞,其细胞呈梭形,核较大或大小不一,核分裂迅速,生长速度快,呈肉瘤样结构,称为未分化癌,其恶性程度最高。 临床分期 肿瘤的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肾癌的分期较不统一,常用的有robson分期和tnm分期。 1.robson分期 ⅰ期:肿瘤位于肾包膜内。 ⅱ期:肿瘤侵入肾周围脂肪,在仍然局限于肾周围筋膜内。 ⅲ期:肿瘤侵犯肾静脉或局部淋巴结,有或无下腔静脉、肾周围脂肪受累。 ⅲa期:肿瘤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 ⅲb期:区域性淋巴结受累。 ⅲc期:同时累及肾静脉、下腔静脉、淋巴结。 ⅳ期: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器官。 ⅳa期:肿瘤侵犯除肾上腺外的邻近器官。 ⅳb期:肿瘤远处转移。 2.tnm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0: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 t1: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2.5cm,局限于肾包膜内。 t2:肿瘤最大直径大于2.5cm,肾脏变形,肿瘤仍位于包膜内。 t3a:肿瘤侵及肾周脂肪。 t3b:肿瘤侵及静脉。 t4:肿瘤已侵入邻近器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