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2岁,反复上腹部疼痛十年余,加重半天,皮肤无黄染,查体腹软,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反跳痛(+),墨菲氏征(+),“b”超示胆总管下段梗阻,胆系扩张,胆囊炎,t36。c,p62次/分,r24次/分,bp150/100mmhg,血常规则基本正常,尿淀粉酶737.4,血淀粉酶177,谷丙转氨酶105![]() ![]() ![]() 郭凯发言: 胆总管扩张要考虑的病变有: 1、胰头癌压迫胆总管、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阻塞导致上段扩张。 2、胆总管下段结石(注意阴性结石)。 3、胆总管炎性病变。 本病例女性,62岁,反复上腹部疼痛十年余,加重半天,皮肤无黄染,查体腹软,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反跳痛(+),墨菲氏征(+),“b”超示胆总管下段梗阻,胆系扩张,胆囊炎,血常规则基本正常,尿淀粉酶737.4,血淀粉酶177,谷丙转氨酶105。 ct示胆总管明显扩张,胆囊稍增大,壁稍增厚毛糙,肝内胆管无扩张,胆总管下段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胰头不大。 结合临床,首先考虑十二指肠壶腹癌,最好还是建议ercp或mrcp进一步确诊! 听蝉观竹 发言: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alonso-lej分型 ⅰ型,有三个亚型:ⅰa型,胆总管囊性扩张,常见类型。ⅱb型,节段性的胆总管囊性扩张,无胰胆合流异常,极少见。ⅰc型,胆总管梭状扩张,常见类型。 ⅱ型,胆总管憩室型。 ⅲ型,胆总管末端囊肿脱垂。 ⅳ型,是指多发性的肝内或肝外的胆管扩张,分两个亚型。ⅳa :肝外胆总管扩张同时合并肝内胆管扩张。ⅳb:肝外胆管的多发性扩张。 ⅴ型,肝内胆管扩张。但随着对肝内胆管扩张了解的深入,目前多数作者认为这是一独立的病症(caroli病)。其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有着本质的区别。 renewliu 发言: 因为肝脏上部未显示,所以肝内胆管是否扩张确实不能肯定;如果是壶腹部占位那胰管亦要扩张,即所谓的双管征,确实无此征象;临床无明显黄疸。所以是否要考虑先天性肝外胆管囊状扩张1型。 结果: 这个病例正如听蝉观竹所说,术中及病理诊断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woaixct 点评: 复习文献 胆总管囊肿,实际上为胆管的囊状扩张 ,系先天性胆管壁层发不全所致。本病按囊肿的形态和位置 分5型:i型(占80%-90%)胆总管呈囊状纺锤状或柱状;ii型(2%),胆总管单发憩室;iii型(1.4%-5%),壁内段胆总管囊状膨出;iv型(19%),多发性胆管囊肿,位于肝外和肝内,或肝外多发;v型,又称 caroli病; 1.临床表现: 胆总管囊肿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1:3--4。多见于婴幼儿,占本病的50%-80%,1岁以内占36%。黄疸、腹痛、右上腹包块曾被认为是本病的三大典型临床特征,婴幼儿以梗阻性黄疸最常见。成年患者从幼儿开始常出现间歇性发热、黄疸或腹痛的病史。 2. c t 表现: i型和ii型表现为肝门区液性密度(囊性)占位,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壁薄而均匀。肝内胆管不扩张或轻度扩张。肝内胆管可不扩张, 扩张的肝内胆管也有其特点,呈球状或梭状,即外周几乎不扩张,明显不同于梗阻性黄疸所致的肝内胆管扩张形式。胆总管高度扩张,直径可达16mm或以上,压近邻近组织器官,如胰腺、胃和胆囊等,须和肝囊肿、胰腺假性囊、肾和肾上腺囊肿区别。注射胆影葡胺或口 服胆囊造影剂后ct扫描,显示正常的胆囊或看见造影剂通过肝管进入囊肿内可明确诊断。ii型胆总管囊肿因囊肿颈部狭小或闭塞,造影剂不能进入,可能造成鉴别诊断上的困难。iii型,小囊肿ct诊断困难,大的囊肿表现为囊性肿块突入充盈造影剂的的十二指肠内或位壁内,与胆总管相邻近,肝内胆管和胆总管不扩张。iv型,少见,ct难以和肝内外其他囊病变相鉴。有一组文献报道35例胆总管囊肿,8例并发胆恶性肿瘤,表现为胆道壁或囊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 以上参阅周康荣《腹部ct》 本病属成人型胆总管囊肿,与胆总管梗阻的鉴别,主要是: 1.临床上无明显的胆总管梗阻症状,而又有长期上腹痛的病史; 2.ct及\"b\"超检查表现为单纯的胆总管扩张,而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胆总管内无结石。 当出现上述两种综合之表现,就应该想到是该病的可能。 病例来源: ct3023。由woaixct发布: 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11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