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气管腺样囊性癌

2006-7-5 01:18| 发布者: 影像同路人| 查看: 2732| 评论: 0

[原创]病例1:男,58岁,咳嗽、咳痰就诊。


结果:
腺样囊性癌

影像同路人点评:
[转贴]病例2:平滑肌瘤:
男,55岁,呼吸困难,以哮喘就诊。


病例2同图库病例ct2789:http://www.radinet.com.cn/news_view.asp?id=2008
原发于气管的肿瘤相对比较少见.这两个病例应该算是比较经典的病例.希望能于各位分享.
这两个病例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暂且作一个马后炮式的回顾性分析,不对之处,还望多指教.
相同之处:1.均为中年男性.
2.均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突向气管腔内,使气管管腔狭窄,肿块表面尚光整.
不同之处:病例1中软组织肿块邻近气管壁增厚,与正常气管壁分界不清,表现为沿气管壁环形浸润生长.病例2无论是在长轴还是在短轴方向上均与正常气管壁之间分界清晰,与大体所见一样.
分析:气管的肿瘤起源于气管黏膜上皮或壁层组织,大部分为恶性肿瘤,其中以磷癌最多见,其次有腺样囊性癌、腺癌、黏液表皮样癌以及平滑肌肉瘤,良性肿瘤中包括腺瘤、平滑肌瘤。按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1:窄基底腔内结节型 :结节状肿块突向管腔内,基底部狭窄或有狭窄的蒂部与管壁相连,管壁无增厚,以良性肿瘤多见。2:宽基底管腔内结节型:结节状肿块突向管腔内,基底部较宽,局部管壁浸润性增厚,以恶性肿瘤多见。3:管腔内外肿块型:肿瘤沿管壁浸润性生长,管壁增厚,向管壁外侵犯,在管腔内、外形成肿块,向管腔内生长为主者,管腔明显狭窄;管腔外生长明显者,可似纵隔肿瘤;管腔内、外均明显者,可形成大肿块,此型以恶性肿瘤多见,尤其是鳞癌。其中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最主要的鉴别点在于肿块对邻近气管壁以及向气管外侵犯的程度,邻近气管壁无增厚,表现为良性;邻近气管壁稍增厚,可表现为低度恶性,如:腺样囊腺癌或黏液表皮样癌;邻近气管壁增厚越明显越不规则,恶性度越高,如鳞癌或腺癌。
鉴于这一点.我认为:
1、病例1诊断为恶性肿瘤应该没问题,至于具体哪一种恶性肿瘤可能很难确定,暂且诊断为”气管癌”吧,虽然邻近气管壁稍增厚,表面尚规则,可能考虑低度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或黏液表皮样癌可能大,但毕竟鳞癌最多见。
2、病例2虽然不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窄基底腔内结节型,但我们发现邻近气管壁无增厚,所以倾向于良性.在良性气管肿瘤中,腺瘤或息肉起源于黏膜,多不会向气管两边突出生长.而平滑肌瘤起源于肌层,似乎应该可以突向气管两边,因为我们应该见到过胃平滑肌瘤(现在多叫着间质瘤)可以一部分突向胃腔,一部分在胃壁外.所以病例2我们可以诊断为良性病变,平滑肌瘤可能大.

sjh753点评:
平滑肌瘤
[病理]部位:此瘤可位于气管、支气管内,也可位于周围肺组织,两种部位上发生率相近,也有气管支气管内多见的报告。
起源:支气管内平滑肌瘤来源于支气管壁的平滑肌层,肺实质型可能来源于小气道或血管的肌层。多发者也可来源于肺外平滑肌瘤的转移。
大体:气管、支气管内的平滑肌瘤多位于气管下1/3 段的膜部(后段),左、右侧及各叶支气管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为腔内息肉样生长,如舌状,基底较宽,偶见细长的蒂。球形或表面略呈结节状,多小于4cm ,个别可大于6cm ,有包膜、实性、质硬韧,切面呈灰色、粉红色瘤样组织。
肺实质内的此瘤多为单发,大小不等,最大可达13cm ,球形,可呈分叶状,有包膜,其它特点近似支气管内生长的此瘤,并可有囊性变,囊性变者多呈大的囊肿样表现。肺周边的此瘤可呈带蒂息肉样肿瘤,向胸膜腔内生长。
镜下:气管内此瘤以平滑肌为主要成分,血管及纤维组织较少,而肺实质内此瘤较前者的纤维组织及血管成份多。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胞浆丰富,深染,无分裂像,可见纵行肌原纤维。瘤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交错分布,瘤组织中间杂纤维及血管组织。如纤维组织成分较多,也被称为纤维平滑肌瘤。
[诊断]
以青年及中年人多见,在5~67 岁之间,平均为35 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2:3 。另有报告:气管平滑肌瘤男稍多于女,肺平滑肌瘤女多于男近1 倍。放射学无特征性表现,其阴影密度较脂肪瘤为高。
[治疗及预后]
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支气管内不伴远端肺损害者也可经气管镜激光切除。见于女性的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在切除卵巢后可消退。见于新生儿的先天性多发性平滑肌瘤病常导致肠梗阻及肺炎等致命并发症。
上面是我摘录的图库病例ct2789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共赏,由此看来,病例1也应该属于此病。
实在经典,我已收藏!!!!!

病例来源: ct3267。由影像同路人发布: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1222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