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waquan补充: 环椎椎动脉沟环又称环椎后桥,是一种还没有完全被人们认识的颈椎结构解剖学变异。是指从环椎上关节面后方至后弓上方之间的弓形骨性结构,跨越椎动脉形成类似桥状,使椎动脉沟成为一骨性孔道,其内有椎动脉、静脉和第一颈神经通过。与颈性旋晕有一定关系。 dshm 补充: [center]环椎后桥与颈性眩晕临床x线分析(附35例报告)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医院放射科 叶余良[/center] 摘要:本文通过35例环椎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临床x线分析,笔者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1)环椎椎动脉沟环畸形的结构形态与名称概念,指出了主要x线表现和分型,即全环型(有完整的单、双侧骨性桥板);断环型(中间骨性桥板缺如);半环型(不完整的骨性桥板由环椎侧块上关节面后突向后延伸或由环椎后弓上方向前伸展).(2)探讨了三种类型环椎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x线诊断价值和发病机理,阐述了二者之间的有关临床x线诊断方面的观点.(3)提出了环椎椎动脉沟环畴形征象的存在应在今后x线诊断工作中引起重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环椎后桥 颈性眩晕 临床x线分析 英文摘要:(略) 探讨环椎后桥与颈性眩晕之间关系,国内文献报导少有论及,笔者将1989年以来收集到的临床、x线资料完整的35例,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略) 2.结果: 2.1 35例环椎后桥x线表现: 全环型,有完整骨性桥板20例;其中单侧桥板17例;双侧桥板5例。 半环型10例,其骨性桥板不完整;由环椎侧块上关节面后突向后延伸5例;环椎后弓上方向前伸展5例;其尖端呈锥状,比较尖锐. 断环型5例,骨性桥板中间部分缺如。 由骨性桥板构成的环椎后桥,其环孔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内缘光整。沟环骨性桥板由密质骨及松质骨构成,其平均宽度为2. 1mm(沟环顶向上为测量部位),最宽处6mm.最窄处1mm;沟环孔前后径大于上下径;平均为8. 04mm x 5. 67mm。环椎后桥及沟环孔在颈椎侧位片上显示清晰,左右斜位片对辨认沟环单、双侧骨性桥板有价值,正位片重叠过多不易观察. 2.2 35例环椎后桥与颈性眩晕结果分析: 其中伴颈段椎体失稳者8例.均出现眩晕症状; 伴颈椎退行性变,颈神经根型、交感一一椎动脉型颈椎病出现眩晕症状有15例; 沟环存在而颈椎未见x线异常者12例,其中4例出现眩晕症状。 3.讨论: 3.1环椎后桥的结构形态及名称概念: 环椎后桥表现为在环椎上关节突跨越推动脉沟达环椎后弓上方之骨桥,该骨桥在椎动脉沟上形成一骨环,称之为沟环,沟环内有椎动脉和第一颈神经通过,其沟环骨性桥板由密质骨及松质骨构成,笔者认为环推后桥属一种先天性畸形改变。关于环椎后桥的名称尚未统一,有作者称环椎弓状孔;环椎后桥;环椎沟桥等。根据环椎后桥的解剖部位相邻关系,结合x线影像学特点,笔者认为孙静宜等所进行的尸骨沟环和骨桥的形态学研究中,称之为环推椎动脉沟环从解剖形态与x线影像学角度上观察更为确切。 3.2环椎后桥与颈性眩晕之关系: 本组35例中,有27例出现眩晕症状,椎动脉扭曲试验均为阳性。其中 ①环椎后桥伴有颈段椎体失稳者8例。中年人居多。均出现明显眩晕症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椎动脉在解剖走行上有多个迂曲,当颈段椎体失稳后,使椎骨之间内平衡、软组织之间外平衡,骨与软组织内外平衡之关系发生失调,并产生相应的软组织痉挛和无菌性损伤,加上环椎后桥的存在,尤其是在头颈部活动时,使椎动脉第三段通过椎动脉沟,在穿过骨桥与椎动脉沟形成的沟环时易受到障碍,挤压发生痉挛影响其血流,而导致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相应的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 ②环椎后桥伴颈椎退行性改变,颈神经根型;交感—椎动脉型颈椎病出现眩晕者有15例,多见中老年患者,沟环畸形与颈椎病损同时存在,其椎动脉本身与其周围交感神经纤维刺激症状、发病年龄和颈椎病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基本相符,但其中有7例断环与半环型沟环病例眩晕头痛症状显著.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断环两端及半环顶端骨性桥板尖锐,在头颈部活动时对通过沟环之椎动脉刺激明显而发生。 ③环椎后桥存在,而无颈椎x线异常者有12例,其中出现眩晕头痛症状的有4例,其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颈段椎体活动范围大,结构不够稳定,颈部平衡力较弱.加上沟环存在,当环枕膜、环枢膜因关节而发生某些细微变化时,影响通过沟环的椎动脉和第一颈神经,而产生临床症状。反之,虽有沟环存在,也可能不出现症状,本组35例中有8例未出现临床症状。 3.3关于环椎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x线诊断价值: ①当颈段椎体失稳,颈椎病损时,所出现的眩晕症状由于环椎椎动脉沟环的存在,可促使其眩晕症状加重,且易出现反复,因此在x线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②环椎后桥在颈椎侧位片上影像表现典型,可见环椎上关节突至环椎后弓上方有一骨桥,属先天畸形.分型上可归纳有全环型,半环型及断环型三种,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