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左侧听神经瘤

2006-11-7 20:48| 发布者: wnlyq8688| 查看: 3094| 评论: 0

5mm平扫,5mm增强,2.5mm骨重建病史随后传上
平扫

增强

骨窗

肿瘤环形强化

内耳道扩大

枕骨蛛网膜粒压迹

该病人现已在西京医院做了手术.现正在恢复中。病理为左侧听神经瘤

zhanyong发言
ct表现:平扫示左侧桥脑小脑角区有一囊实性类圆形肿块,外侧紧贴内耳道,病灶与岩骨接触面较小呈“锐角征”;第四脑室变窄并向右后方移位;增强扫描示肿块边缘呈环状强化,内耳道口可见不规则强化影,内实性部分不均匀性强化,囊性区无强化征象;骨窗示:左侧外耳道口呈喇叭状扩大。中线旁枕骨两侧板障内囊状透光区呈串珠状排列并相互融合,内板骨质缺损。
ct诊断:1.左侧听神经瘤;2.枕骨蛛网膜粒压迹
诊断要点:1.左侧桥脑小脑角区类圆形囊实性软组织肿块; 2.内耳道扩大;3.四脑室移位。
鉴别诊断
一、三叉神经瘤:肿瘤位置偏前,中心位于内耳道前方岩骨尖处;病变可跨入中、后颅窝呈哑铃状;岩骨尖部可见骨质吸收或骨质破坏;无内耳道扩大。
二、脑膜瘤:1.肿瘤以宽基底贴于桥脑小脑角区的颞骨,并与之呈钝角;2.邻近岩骨可见骨质破坏或骨质吸收;3.增强扫描肿瘤呈均一强化,囊变、坏死少见;4.肿瘤可有钙化;5.内耳道无扩大。
三、表皮样囊肿:不规则性分叶状囊性肿块,有“见缝就钻”的特点。
听神经瘤起始于听神经前庭支内耳道段的神经鞘膜细胞,是脑神经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桥脑小脑区肿瘤的约75%左右,多数单发;若神经纤维瘤病时则为双侧多发性听神经瘤。本例ct表现非常典型。

zhanyong发言
枕骨蛛网膜粒压迹与骨质破坏的区别:
一.蛛网膜粒压迹:吸收脑脊液入静脉窦的蛛网膜粒,可以增生,并远离静脉窦;它们在颅骨内板上形成许多颗粒状凹陷,甚至完全穿破颅板造成内板的骨质缺损。多分布于额顶骨矢状缝两旁的区域,直径多在0.5cm-1.0cm;很少超过中线4.0cm以外的地方;通常比较对称,儿童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男性多见;枕骨蛛网膜粒压迹无临床意义,但是有时容易误认为是溶骨性骨质破坏。枕骨蛛网膜粒压迹见于窦汇两侧小脑下静脉汇入横窦处,表现为中线两旁3.0-4.0cm颅骨板障内串珠状、对称蝴蝶翼状排列的囊状透光区,边缘光滑、清晰,部分相互融合。颅骨内板可呈穿凿样骨质缺损,内为水样密度。头皮软组织无异常改变。
二.骨质破坏: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也可以表现为颅骨穿凿样骨质破坏;但是 破坏分布无规律性,多呈散在分布;恶性肿瘤的骨质破坏区不规则,边缘不光滑,一般有局部软组织肿胀。mr诊断的可靠性较ct更好。

原贴地址
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28&view_id=1098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