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 43岁 患者自述于15年前因“结核性胸膜炎”行胸片检查时示纵隔内肿物(大小约3×7cm),后无其他不适,未做诊治,近3月来,患者感胸内坠痛不适,无胸闷、无咳嗽、咳瘫。![]() ![]() lmldoc发言: ![]() 正位片示左侧心缘边缘可见一肿块影,与肺野夹角成钝角,提示为肺外可能,肿物边缘可见弧形钙化影,侧位片示肿块位于前纵膈。综全分析考虑:室壁瘤 子期发言:右中纵隔肿块,可见周边钙化,考虑畸胎瘤 扬仪发言:病史太长了。 ![]() 整个病灶位于前中纵隔,边缘光滑,可见条状钙化影,其下部可见脐状凹陷(黄、红、蓝色箭头);右下肺透亮度增加,右下纹理减少,似乎有内收的感觉(白色圈、箭头);肺门未见明显的肿块影。 43岁,自述于15年前因“结核性胸膜炎”行胸片检查时示纵隔内肿物(大小约3×7cm),后无其他不适,未做诊治,近3月来,患者感胸内坠痛不适,无胸闷、无咳嗽、咳瘫。 依据病史:1、胸膜结核瘤;2、中叶不张(因胸水抬举肺叶,使之卷曲成团状,胸水吸收后未舒展形成)。 (心里确实没底,等待病理,学习学习) jiangjing发言:此部位常见畸胎瘤、支气管囊肿、淋巴瘤,以可有胸腺瘤可能。考虑支气管囊肿,不可能是包裹积液机化影。 yzh9939发言:我感觉这例平片分析挺难!胡侃几句。 首先定位:右肺野纵隔旁占位,与纵隔呈锐角相交,且占位中心位于肺野内。按照定位常理,我认为应定位在肺野内病变,而非纵隔内病变。其次,肿块位于右肺上、中叶交汇处,未见明显的水平裂影或推移。 ![]() 占位的形态虽近似椭圆形,但边缘不规则,上缘局部特别隆起,下缘有凹陷,可排除水平裂包裹性积液。请参考下例: ![]() ![]() 肿块密度较均匀,边缘较光滑,无“毛刺”、胸膜凹陷等,周围肺纹理较自然,肺门清晰,气管纵隔无明显移位。临床无咳嗽、咳痰等症状。 可能诊断:1. 右肺中叶炎性假瘤或错构瘤; 2. 水平裂胸膜间皮瘤; 3. 类癌不除外。 zhangkening发言:位于前纵隔的肿瘤就是甲状腺瘤,胸腺瘤,畸胎瘤,而心包囊肿多发生在中纵隔内,不过既然版主排除了畸胎瘤,那我看就得考虑心包囊肿了. lzdyjg发言:尽管王老师作了导向性提示,但本例病例在现有条件(信息)下,只能简单分析。术前的正确判断在没有其它影像检查的前提下较难做一正确估计,我想这也是王老师发贴的原因所在? 1、定位:本人倾向于位置在纵隔内向肺内凸出生长,正如上面各位分析的一样,但还有一重要征象可提示,即肿块的最大径位于纵隔内。另外,假如病灶在肺内,胸部正侧位的病灶分布不一致也提示病变位于纵隔内;假如位于胸膜上,肿块的轮廓不完整,征象不明显,本例病灶下缘稍不清晰,但胸膜上的肿块一般是上缘轮廓不清晰。 但本病例正象其他同志分析的样,其病灶边缘与纵隔面成锐角关系存在,完全排外非纵隔病变显得很武断。 2、定量:不言而喻。 3、定期:从提供的原有病灶大小来看,定期随访的结果是肿块有增大的表现,这也促使患者在15年后手术的原因之一吧。 4、定性: 病灶位于主动脉根下,呈一侧性凸出,可能边缘部分有钙化,故需要考虑的有胸腺瘤、动脉瘤和心包囊肿的可能,考虑胸腺瘤的原因:1)胸腺瘤可一侧性突出肺野;2)可向主动脉根下生长;3)良性胸腺瘤发展较慢;4)可伴有钙化。动脉瘤的可能性很小,升主动脉瘤容易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容易造成心影增大,一般也是马凡氏综合征。再就是心包病变,心包囊肿不容易发生在主动脉根部,泪滴状改变是其特点 ,钙化机会很少。排除纵隔病变本人更倾向于胸膜病变,从时间与病症的发展来看更容易想到限局性胸膜间皮瘤。故定性角度考虑:1)胸腺瘤;2)限局性胸膜间皮瘤 huxi发言:右胸心缘旁可见一形状不规则密度增高影,分叶状,肺野侧边界清晰/光整,纵隔缘边缘模糊,界限不清,且呈锐角,侧位病变位于肺门前方心影重叠营内,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右上肺纹理受压向上移位,肺门无增大,邻近肋骨固执无破坏。结合病史考虑右纵隔包裹性积液,可多轴位透视观察和肺内病变区分 结果:手术病理诊断:(右纵隔)胸腺瘤,淋巴细胞为主型并部分包膜内侵犯 术中所见:肿瘤呈大致哑铃状,有稍许膜性粘连及心包粘连 大体病理:肿物8×5×4.5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