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放射学会首次全省读片会 暨蚌埠市放射学会五届三次学术会议10-29在蚌埠市举行 将部分病例上传请各位老师会诊,发表高见.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以便改正,谢谢 病例4:女性,50岁,常规体检超声发现肝脏占位,拟诊肝癌。行ct平扫+增强三期扫描。 ![]() ![]() ![]() ![]() ![]() ![]() ![]() ![]() ![]() ![]() ![]() ![]() ![]() ![]() ![]() 余辉发言:平扫左肝外叶可见低密度战占位性病变,边缘清晰,增强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血管(动脉)通入,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向中心推进,且始终呈高于肝实质密度,具有快显影,慢进慢出的特点我考虑肝血管瘤可能性大2肝局灶结节增生3.肝癌 子期发言:平扫示左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早期明显不均质强化,其中心可见片不强化区,平衡期仍呈高密度强化。感觉不太象血管瘤。考虑局灶结节增生可能性大。 cefcmj发言:ct表现:肝左叶外段可见类园形低密度影,密度均,边缘清晰,增强后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可见病变供血血管,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向中心推进,且始终呈高于肝实质密度。 影像诊断:强化特点符合肝血管瘤的表现,既然是读片会的,结果不会这么明了;但从ct表现上本人仍首先考虑肝血管瘤,不除外肝局灶结节增生,不支持典型肝癌。 hejie发言:三期扫描符合血管瘤强化特点,考虑血管瘤。fnh中心为无强化的放射状疤痕,此病例从动脉期到延时后低密度区在缩小,可排除fnh,典型肝腺瘤延时有明显包膜强化,暂不考虑。 汪涛同志发言:从ct平扫+增强三期扫描整个强化特点上看可以用血管瘤解释:平扫密度较均匀,形态规则,动脉期明显强化,而且维持至平衡期,病灶强化程度始终与主动脉一致。不支持血管瘤的理由是动脉期第一张片子可以看到门脉左支的明显强化(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我想只能用动静脉分流来解释,血管瘤会破坏门脉引起动静脉分流么?从这一点上看我还是支持肝癌的诊断 守望可可西里发言:1.我们首先可以确定病灶的供血血管是肝动脉。它在肝动脉期显影并与肝右叶s8段内肝动脉一致密度, 在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均明显低于门静脉、肝静脉同期的密度,且二者走行、分支比较正常。 2.供血的肝动脉显著增粗, “在肝血管瘤的血管造影中可以显示肝血管瘤的血液供应是以肝动脉为主供血。在血管造影中见供养肝血管瘤的血管是细的或正常大小的肝动脉,这些动脉具有正常的弹性,没有纡曲扩张的表现。在血流动力学动脉的血流是均匀分布的,没有在肝癌时出现的粗大的肿瘤供养血管,及动脉血流向肿瘤部位集中,肿瘤动脉的压力低于正常肝区动脉压力的现象。” 从这点出发,我认为可以排除肝血管瘤,考虑肝局灶性增生。 结果:肝脏间质瘤 lzdyjg 提问:免疫组化:cd117和cd34表达阳性起确诊作用,请搂主提供详细分析诊断依据. xcct回复:2005年5月9日病理报告:“镜下为 肝脏间质瘤 免疫组化 支持上述诊断” 点评:胃肠道间质瘤(gist) 1960~1980年:胃肠道间质来源的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肿瘤,被认为是平滑肌肿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 并被who分类列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 1993年发现80%的平滑肌肿瘤 cd34 阳性,并命名为gist 胃肠道间质瘤(gist) 1998年hirota发现gist c-kit基因功能获得突变,kit蛋白产物(cd117)是gist的高特异性的标记物。 gist是独立的系列肿瘤, 肿瘤起源 间叶源性。 组织形态有 梭形细胞 上皮样细胞 多形性细胞。 免疫组化表达 kit蛋白(cd117)阳性。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概念 肿瘤还可发生于腹腔软组织如 网膜、肠系膜或腹膜后,其形态学、免疫表达及分子遗传学方面均具有与 gist相同的特征。 gist良恶性生物学行为 指征 良性 潜在恶性 恶性 最大直径 <2cm ≥5cm,<1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