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2007-3-9 09:07| 发布者: xcct 转贴| 查看: 4628| 评论: 0

安徽省放射学会首次全省读片会 暨蚌埠市放射学会五届三次学术会议10-29在蚌埠市举行
将部分病例上传请各位老师会诊,发表高见.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以便改正,谢谢

病例2
55岁女性,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伴视物模糊,呈持续性胀痛,间断性加重,无明显定位及规律性,头痛发作时有恶心、呕吐,无发热,无意识障碍及抽搐。左侧肢体乏力,运动不灵活。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zhangweiqiang发言:鞍旁颅咽管瘤

jiangjing发言:脑膜瘤〉颅咽管瘤。

dongjianchun发言:脑外肿瘤三叉神经瘤可能

liudongxu1972发言:鞍旁脑膜瘤。
脑膜瘤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多于中年发病,女多于男。脑膜瘤发病缓慢,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脑膜瘤少见。病理分类较复杂,较为公认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五型:合胞体型、过渡型、纤维母细胞型、血管母细胞型和恶性型。脑膜瘤一般都有较多的血供。 脑膜瘤mri表现为在t1wi图像上多呈等信号,少数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少数有低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可出现下降。肿块内部常呈颗粒状或斑点状,有时呈轮辐状,这些与肿瘤内血管、钙化、囊变、肿瘤内沙粒体及纤维化有关。增强扫描后大部分肿块内信号明显升高。邻近脑膜的强化增厚对诊断有价值。 ct和mri对脑膜瘤的诊断各具特点,都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ct对局部骨质改变优于mri。mri显示肿块内部结构特点、周围软组织包括水肿情况、血管等优于ct。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鉴别诊断根据不同部位的脑膜瘤与该部位常见的病变鉴别。

ligm188发言: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

liudongxu1972发言:其实看片子有点象天气预报,很少报得准而却每天必报。
我导师教我每个病例至少要下5个诊断。刚开始不服,后来错得多了,慢慢也就理解了。
“同病异影,同影异病”是诊断上的圭臬。
现在不难理解,为什么老教授们下诊断是模棱两可,这个有可能,那个也是了。
只有刚入门的菜鸟,自负看了几本参考书而斗志昂扬,目空一切。
对本例,至少要考虑下列:
(1)脑膜瘤。
(2)血管瘤。
(3)三叉神经瘤。
(4)血管外皮细胞瘤。
(5)生殖细胞瘤。
(6)淋巴瘤。
(7)实性颅咽管瘤。
(8)室管膜瘤。
有些时候,我觉得我象算命先生差不多。大家是不是有同感?

蓝天1号发言:定位:脑外,中颅窝底鞍旁。定性:硬膜性海绵状血管瘤。

hqr123发言:脑膜瘤,淋巴瘤,垂体瘤.

cefcmj发言:影像表现:右侧颞叶可见一较大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信号均匀,边缘清晰,呈葫芦状,其内可见血管流空征,增强后明显较均匀强化,左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窄左移。
影像诊断:多考虑血管外皮细胞瘤可能性大,不除外脑膜瘤或其它。
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特点相似,鉴别也比较困难,脑膜瘤较为常见,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也有人认为,脑膜瘤形态较为规则,一般呈圆形,血管外皮细胞瘤常呈葫芦形,或呈分叶状。

迎客松abc发言:病灶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可见点状流空信号;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

zyyths发言:鞍内及右侧鞍旁占位--考虑位(1)鞍内垂体瘤,(2)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或鞍内及鞍旁垂体瘤

gaozhengyi发言:起于右侧鞍旁的脑外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未见脑膜尾征,首先考虑为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

zsy1116发言:平扫:t1wi为偏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内有流空血管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其内呈砂砾样改变,位于鞍旁及其上方,虽未见脑膜尾征,但仍考虑为脑外肿瘤,首先考虑脑膜瘤,其次为三叉神经瘤,再次是血管外皮细胞瘤。

应项雪发言:诸位战友为何不考虑巨大无功能性垂体大腺瘤呢!

结果:病理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原贴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8&view_id=1693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