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小脑半球精原细胞瘤一例[/center] [center]袁涛,全冠民[/center] [center]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center] 患者,男,54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伴走路不稳,呕吐为非喷射状。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mri平扫:右小脑半球可见一等t1等t2信号为主的肿块,上方贴近小脑幕,前外侧与岩骨关系密切,肿块信号欠均匀,中央可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缘偏内侧可见一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肿块边界清楚,大小5.2x4.0x4.2cm,周围见大片水肿区。脑干及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图1,2)。mr增强扫描肿块显著不均匀强化,呈才华样,中心及周边的长t1长t2信号区未见强化。肿块邻近的小脑幕轻度强化,但未见“脑膜尾”征(图3)。 手术及病理所见:肿瘤呈粉红色,质软,血供丰富,有边界,与小脑幕关系密切,周围小脑组织水肿明显,肿瘤大小5cmx4cmx4cm,全部切除。镜下示小叶状原始生殖细胞散布于淋巴细胞或淋巴样细胞的基质中。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图4,he x200)。免疫组化:略。 说明:颅内精原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生殖细胞来源肿瘤。本病男性多见,性别比为3:1,好发年龄10-20岁。实验室检查对颅内精原细胞瘤诊断价值不大,一般无血清afp及hcg增高,血清胎盘碱性磷酸酶(palp)增高可提示诊断。 本病ct检查多为稍高密度的均匀肿块,mri 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为等或高信号,肿瘤内可有囊性变。mr增强肿瘤强化较明显,蛛网膜下腔及室管膜下转移灶叶呈明显增强。本例小脑半球精原细胞瘤与文献报道的颅内精原细胞瘤mri表现类似。本例幕下精原细胞瘤鉴别诊断包括:脑膜瘤、转移瘤、胶质瘤。本例信号与强化特点与脑膜瘤类似,但肿瘤与邻近关系密切的岩骨及小脑幕处均未见明确的“脑膜尾征”;转移瘤常伴有原发肿瘤病史;胶质瘤密度及信号多不均,可伴有坏死、钙化及出血,瘤周水肿显著。 ![]() 原文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年12月42卷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