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医影在线 门户 影像图库 CT病例 腹腔、腹壁 查看内容

腹腔神经原性纤维瘤

2009-8-17 07:45| 发布者: realzyc| 查看: 1737| 评论: 0

男性,36岁,体检发现腹腔巨大肿块,无明显不适,肿瘤全套未见异常



余辉发言:中线区巨大实性肿块,增强强化明显,病灶与脊柱关系密切,多考虑副神经节瘤\\神经纤维瘤\\巨淋巴结增生症等

影像孺子牛发言
1、男性,36岁。
2、体检发现腹腔巨大肿块,无明显不适,肿瘤全套未见异常。
3、盆腔实性占位病变,病灶单发,体积较大,类圆形,边缘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邻近脏器呈受压改变,病灶呈中度强化,无淋巴结肿大。
4、考虑:原发性腹膜后实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5、分析:
(1)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
(2)恶性肿瘤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
(3)良性肿瘤以纤维瘤和畸胎瘤等常见。
(4)囊性者常为良性,实性者多为恶性。
(5)绝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初起时无症状,当肿瘤长大产生压迫症状。
(6)来自胚胎生殖泌尿残留组织肿瘤:畸胎瘤-本例不支持、(绒毛膜上皮癌、内胚窦瘤、浆液性和粘液性囊性瘤、子宫内膜肿瘤,本病例为男性患者不考虑这些问题)、脊索瘤--此病例征象可排外脊索瘤。
(7)来自间叶组织肿瘤:以恶性多见。本例不能完全排外。
(8)来自神经组织肿瘤:来源于体神经的有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肉瘤。来源于交感神经的有: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本病例多支持来源于神经源性肿瘤。
(9)来源不明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腹膜后纤维化--不支持;castleman病。

realzyc发言
【病史】:男性,36岁,体检发现腹腔巨大肿块,无明显不适,肿瘤全套未见异常
【ct表现】:下腹部腹膜后方可见一巨大肿块影,肿块边缘清楚,其内部增强后呈现不均匀性强化,周围结构受推压,无骨质破坏征象。
【分析】:
1.年龄:36岁男性 ,中青年男性,五明显症状
2.发病部位:下腹部腹膜后区
3.病灶性质:边界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不均匀性强化,周围结构无受侵犯,无骨质破坏征象。
【诊断】
定位:腹膜后来源
定性: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神经原性肿瘤>间质性肿瘤>平滑肌类肿瘤>脂肪肉瘤>其它肿瘤
【鉴别诊断】
1.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神经鞘瘤,均为良性肿瘤,沿脊柱两侧分布。ct扫描为轮廓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可有坏死囊变,密度可从水样密度至肌肉密度。实性部分增强明显。 典型为相应部位的椎间孔明显增大,肿瘤内部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性
2.间质瘤:此病人肠管内可见对比剂影,而此肿瘤附近未见明显肠管影及对比剂影,所以跟肠管关系不是很密切。
3、平滑肌肉瘤: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心多有不规则坏死或囊变。当坏死区较大时,肿块表现为内缘不规则的厚壁囊肿。瘤内多无钙化,当瘤内有出血时,囊腔内可出现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块边缘部分可强化。
4、脂肪肉瘤: 1)实质性:以纤维组织为主,脂肪含量少,ct表现为实性软组织肿块,ct值>20hu。
2)假囊肿型:此型最常见,密度较均匀,ct值在-20~20hu之间,表现似囊性病变。
3)混合型:以纤维组织为主的实体成分与散在的脂肪组织成分混合存在,实质部分ct值>20hu,脂肪成分ct值<-20。
4)脂肪肉瘤具有侵袭性生长方式,它可侵入各种间隙内,此为脂肪肉瘤的特点。
5)少数脂肪肉瘤内有钙化,应与畸胎瘤鉴别。

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为神经原性纤维瘤

原贴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46788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