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多层螺旋ct诊断外伤所致股动静脉瘘1例[/center] [center]王恢,赵德利,张在人,李艳英,王丹[/center] [center]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ct室[/center] 患者男,43岁。10余年前外伤后右下肢肿胀,伴胀痛。10年来肿胀逐渐加重。近3年来左下肢肿胀加重,活动后肿胀加重来诊。左下肢肿胀,张力不大,皮肤变红,股动脉搏动良好,足背动脉未触及。左大腿后面见切口愈合瘢痕。左大腿比右侧粗约8cm,小腿粗约5cm,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约8cm可触及搏动,听诊可闻及典型、粗糙且持续隆隆隆样杂音,浅静脉纡曲扩张,外生殖器无异常。行走出现跛行。 行mscta检查,通过轴位及vr、mpr、mip、cpr等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图1):左侧髂总动及髂内外动脉至股动脉形态结构失常,管腔扩张明显,股动脉逐渐与股静脉融合成粗大的血管,并局部性膨大呈囊球形,呈瘤样扩张,内径:3.5~6.2 cm,内膜粗糙.管壁厚薄不均.左下肢浅静脉见广泛纡曲扩张,诊断:外伤所致股动静脉瘘。 【讨论】 股动静脉瘘(favf)并发动脉瘤样扩张临床上少见,常见病因为贯通伤、挤压伤、股静脉注射海洛因.介入术后等。本例患者系外伤所致。临床表现较典型,有胀痛、麻木、疼痛、乏力等,也可发生下肢蜂窝组织炎、皮肤溃疡等类似深静脉炎的症状。多层螺旋ct诊断股动静脉瘘精确快速,与dsa完全相关。三维后处理技术mip和mpr不仅显示受累血管的起源、行径,更主要的是显示受累血管的位置、瘘口的数量、大小,瘘口所在血管的准确解剖位置,以及管壁病变,管腔扩张或狭窄程度.反映与周围结构的二维关系。dsa被认为是诊断股静脉瘘的金标准.但对于小瘘口,由于造影剂的覆盖,很难被发现,并且dsa不能良好地反应瘘口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超声心动图受瘘口大小及分辨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原文出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3):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