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ct诊断腹腔内疝1例[/center] [center]梁洁,陈巨坤.[/center] [center]北京石景山医院影像科[/center] 患者,男,41岁。入院前12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涨、下腹绞痛,逐渐蔓延至全腹,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但无呕血。无发热。患者于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 查体:腹软,脐周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murph\'s征(一)。 实验室检查:wbc 22.6×10^9/l,n:92.5%。 腹平片:提示肠梗阻。 b型超声:胰腺实质回声欠均匀,腹腔少量积液。 入院后第二天于腹腔中抽出血性液体。 腹部ct检查:定位像:示明显扩张的小肠肠襻(图1)。ct平扫示肠管明显扩张、充气,内见气液平面,左侧小肠肠襻迂曲、聚集(图2);ct增强扫描示肠壁水肿明显增强(图3,4)。诊断:肠梗阻,小肠腹腔内疝不除外。 当日手术:腹腔内见暗红色血性渗出约50ml,乙状结肠与右侧阑尾切口下粘连,距回盲部约250cm处远端约60cm回肠自粘连乙状结肠下方进入盆腔,形成内疝,嵌顿、肿胀,色暗红,无蠕动,已坏疽。手术切除坏死肠管,行空肠端端吻合,封闭内疝门。 病理:小肠出血性坏死。 【讨论】 腹内脏器自原来的位置,通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或裂隙进入一个异常的腔隙中,称为腹腔内疝。该病是目前疝源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病情险恶,且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故早期诊断困难,多为闭袢性肠梗阻,发生绞窄,后果严重。其疝环孔隙主要有先天性和外科手术所致的孔隙。如小网膜囊疝、腹膜隐窝疝、肠系膜裂隙疝及手术后的腹腔内疝。本例5年前阑尾切除术后,阑尾切口与乙状结肠粘连形成疝环,空肠经此疝环处进入盆腔,形成腹腔内疝。 腹内疝的诊断,x线平片,多为肠梗阻征象。ct除能明确肠梗阻的诊断,并可提示腹腔内疝的可能,尤其是可提示疝内小肠是否绞窄、坏死。 本例提示:(1)局限性小肠肠襻聚集成团;(2)其他小肠肠襻和结肠扩张积气/气一液平面;(3)有腹腔手术史;应考虑小肠腹腔内疝。若局限性小肠肠襻聚集成团,肠壁水肿,增厚,增强,肠壁间分界不清;并出现腹水(血腹),应诊断疝内小肠绞窄,坏死。 【图片说明】 图1 ct定位像显示明显扩张积气的空肠肠襻。 图2 ct平扫示左侧小肠异常聚集,成团,肠壁水肿性增厚。肠壁间分界不清,肝和肝周间隙密度增加,结肠扩张伴气一液平面。 图3 ct增强动脉期示左侧聚集成团的小肠壁的小肠不规整增强,肠壁间分界不清,肝、脾周积液更清晰。 图4 ct增强静脉期示左侧病变处小肠肠壁明显增强。 ![]() 原文出处: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17(4):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