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jie说明:本病例由董老提供胶片,经jiajie翻拍后用董老id发布,图片质量经翻拍后下降请见谅。 董老年近八旬,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来西安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现仍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对医影在线也很关心,在此深表敬意和感谢!) 男,66岁,行走不稳五个月,双足发软,并出现精神症状,脾气大,计算不能,记忆力差,嗜睡。查体尚能合作,上肢肌力ⅴ,下肢肌力ⅳ,双侧babinski(+),指鼻试验欠稳,血压110/90mmhg。 ![]() ![]() ![]() ![]() ![]() ![]() ![]() ![]() ![]() ![]() ![]() ![]() ![]() ![]() ![]() ![]() ![]() ![]() ![]() ![]() 尚峰发言:不太常见的脱髓鞘类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结果: 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合并有脑内改变,也称vb12缺乏症。 该病人实验室检查: ![]() ![]() ![]() wnlyq8688点评: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概述】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labactlte corn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故又称维生素b12缺乏症;通常与恶性贫血一起伴发,又因其临床表现以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出现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常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故又称为亚急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但由于脊髓后侧索的症状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所以只有由维生素blz缺乏者称之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但有学者认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命名并不恰当,因为本病的损害不仅限于脊髓,周围神经、视神经及大脑白质乃至几乎所有白质均可受损,是由神经系统障碍并非由贫血引起。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痱”、“血虚”、“痿证”范畴。 是由于某种生血因子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脊髓后、侧索的神经变性疾病,有时亦累及周围神经。临床上以锥体束损害及深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常与恶性贫血一起伴发。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早期常有苍白、倦怠、贫血表现和消化不良等。病史初期手足末端感觉异常,渐累及两下肢,进而软弱无力行走不稳,动作苯拙,并有胸腹部束带感。 二、体检发现 脊髓后侧索损害为主者,两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感觉障碍:病变平面以下关节位置觉和音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后期可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三、辅助检查 1.周围血及骨髓检查巨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2.血浆维生素b12水平通常低于100ug /ml。 3.胃液分析可发现有抗组织胺性的胃酸缺乏。 4.腰穿脑脊液检查多正常。 5.脊髓mri检查可发现变性节段脊髓的异常信号。 四、在没有贫血的情况下有时需与脊髓压迫症、多发性硬化相鉴别。 【治疗措施】 一、纠正贫血,维生素b12 200-500ug肌注1次/d,连续二周,以后二个月内每周给200-500ug,叶酸0.1 3次/d口服。 二、营养神经药物:胞二磷胆碱250-500mg肌注 1次/d。辅酶q10 10mg肌注1次/d。 三、配合理疗、针灸可改善肢体无力及共济失调。 【预防常识】 本病主要累及脊髓的后索和侧索,本病如能在发病后3个月内积极用维生素b12治疗,常可获得完全恢复。若不经对症治疗,常在发病2-3年后进展,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因此有上述症状时要及时到有条件的神经疾病专科诊治。切勿轻信社会游医,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浪费钱财,危及生命。 原贴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8&view_id=46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