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肺肉瘤样癌1例

2009-10-29 06:31| 发布者: | 查看: 2254| 评论: 0

[center]肺肉瘤样癌1例[/center]
[center]金鑫,王延林,李玉广,陈巨坤.[/center]
[center]北京石景山医院放射诊断科[/center]

患者,女,76岁,因咳嗽、咳痰20余天入院。痰为白粘痰,偶有黄脓痰,无发热、盗汗、乏力,无喘憋等症状。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83×10^9/l,中性粒细胞73%,淋巴细胞20%,红细胞3.70×10^12/l。血红蛋白113g/l,氧总量15.5ml/d1,二氧化碳总量23.3mmol/l,肺泡动脉氧分压44.2mmolhg,动脉血氧分压0.67,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阴性。血沉:58mm/1h,痰涂片未见结核菌,痰培养未见瘤细胞,血清甲胎蛋白、糖链抗原199均正常。
胸部正位x线片:右上肺结节影,边界不清,内见空洞及液平面,内壁欠光滑,诊断为肺脓肿可能(图1)。
ct平扫:右上肺结节状密度模糊增高影,内见空洞,空洞内壁不规则,并有壁结节(图2);增强扫描显示空洞壁不规则,明显增强,气管前腔静脉后肿大淋巴结(图3),诊断为右上肺空洞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
术中所见:右上肺尖、后段与胸腔粘连较重,尖、前段与胸腔粘连较轻,右上肺尖、后段可触及质韧肿物,约4cm×3cm,肺表面广泛碳素沉积,胸腔内未见胸水,肺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病理检查:肉眼见肺叶组织黑红色,体积13cm×12cm×4cm,距肺边缘部分肺组织被切开,可见溃疡,最大直径4.5cm,另送灰白l红色破碎组织一堆,易碎,体积2cm×2cm×2cm。镜下见由不典型梭形细胞及瘤巨细胞构成,间质主要为交织、杂乱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活跃。可见瘤巨细胞过渡到梭形细胞的多个阶段的形态,组织形态可见,从上皮的巢样分布过渡到梭形肉瘤样的形态,其中以梭形肉瘤形态分布为主,可见片状坏死、出血,周围见淋巴细胞浸润(图4)。
病理诊断:右上肺肉瘤样癌(包括巨细胞癌(gcc)和}昆合性梭形细胞癌(scg)),浸润肺膜。

【讨论】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许多部位,以上呼吸道、肺、乳腺和肾常见。原发肺的sc少见,占肺部恶性肿瘤的o.3%~4.1%。组织学上sc一般有上皮和肉瘤样组织两种成分,并常以肉瘤样组织占优势。上皮成分以鳞状细胞为主,腺瘤次之,少数可见未分化癌或小细胞癌。
wh0新分类肺肿瘤(1999),将含有梭形细胞和巨细胞成分的癌命名为多形性癌,而把含特殊间叶分化(骨,软骨,肌肉)肉瘤的癌命名为癌肉瘤。
肺sc可发生于任何肺叶或肺段,临床表现常有咳嗽、血痰、气促、胸痛、胸闷、顽固性肺炎等。术前诊断困难。sc多为较大的孤立性肿块,病变部位以上叶略多,肿瘤直径多大于5cm,周围型肿瘤较中央型巨大,易侵犯胸壁。肺sc的x线及ct表现无特征性。ct平扫显示可见肿瘤边缘模糊、分叶、毛刺、空洞等肺癌征像,并可侵犯胸膜,引起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sc早期常易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晚期则与肺癌难以鉴别。但sc的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点,多是瘤周不规则厚片或环形增强,中央区域增强不明显,而肺癌常表现为瘤体均匀增强,或瘤体内点状、斑片状增强,因此增强ct扫描对怖sc与肺癌鉴别有一定价值。本例胸部平片误为肺脓肿。ct平扫空洞壁不规则增厚并明显增强,与文献报道相仿。部分不能鉴别者需术后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是肺sc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后辅以适当放疗、化疗。文献报道sc的5年生存率为11.0%~20.0%,平均15个月左右。


【图片说明】
图1 胸部后前正位x线片显示右上肺结节影,边界不清,内见空洞及液平面,内壁欠光滑。
图2 ct平扫屁示右上肺结节状密度模糊增高影,内见空洞,空洞内壁不规则,并有壁结节。
图3 ct增强扫描显示空洞壁不规则,明显增强,气管前腔静脉后肿大淋巴结。
图4 病理切片(he×100)显示由不典型梭形细胞及瘤巨细胞构成,间质主要为交织、杂乱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活跃。

原文出处: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5):38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